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平脉大法第一

论曰: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是以古之哲医,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故能感于鬼神,通于天地,可以济众,可以依凭。若与常人混其波澜,则庶事堕坏,使夫物类将何仰焉。由是言之,学者必当屏弃俗情,凝心于此,则和鹊之功,因兹可得而致也。


经曰:诊脉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脉经》云:过此非也。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可以此参伍,决生死之分也。又曰:平脉者,皆于平旦,勿食勿语,消息体气,设有所作,亦如食顷,师亦如之。既定,先诊寸口,初重指切骨,定毕便渐举指,令指不厚不薄,与皮毛相得,如三菽之重。于轻重之间,随人强弱肥瘦,以意消息进退举按之宜,称其浮沉,诸类应于四时五行,与人五脏相应。不尔者,以其轻重相薄,寻状论寒暑得失。


凡人禀形,气有中适,有躁静,各各不同,气脉潮动,亦各随其性韵,故一呼而脉再至,一吸而脉再至,呼吸定息之间复一至,合为五至,此为平和中适者也。春秋日夜正等,无余分时也,其余日则其呼而脉至多,吸而脉至少,或吸而脉至多,呼而脉至少,此则不同,如冬夏日夜长短之异也。凡气脉呼吸法昼夜,变通效四时,然于呼吸定息应五至之限,无有亏僻,犹晷刻与四时有长短,而岁功日数无遗也。若人有羸有壮,其呼吸虽相压遏,而昼夜息度随其漏刻,是谓呼吸象昼夜,变通效四时。


夫诊脉,当以意先自消息,压取病人呼吸以自同,而后察其脉数,计于定息之限,五至者为平人,若有盈缩,寻状论病源之所宜也。


问曰:何谓三部脉。答曰:寸关尺也。凡人修短不同,其形各异。有尺寸分三关之法,从肘腕中横纹至掌鱼际后纹,却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为尺;从鱼际后文却还度取十分之一,则是寸;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则寸口也,此处其骨自高。故云: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从寸口入却行六分为关分,从关分又入行六分为尺分。又曰: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口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如天地人为三界。寸主射上焦头及皮毛,竟手上部;关主射中焦腹及腰中部;尺主射下焦小腹至足下部。此为三部法,象三才天地人,头腹足为三元也。


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其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晬时也,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太阴者,寸口也,即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人有三百六十脉,法三百六十日也。


千金方-平脉大法第一-相关图片

千金方 平脉大法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