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

《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被譽爲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共30卷,是綜合性臨牀醫著。唐朝孫思邈所著,約成書於永徽三年(652年)。該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

平脈大法第一

論曰:夫脈者,醫之大業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爲醫者哉。是以古之哲醫,寤寐俯仰,不與常人同域,造次必於醫,顛沛必於醫,故能感於鬼神,通於天地,可以濟衆,可以依憑。若與常人混其波瀾,則庶事墮壞,使夫物類將何仰焉。由是言之,學者必當屏棄俗情,凝心於此,則和鵲之功,因茲可得而致也。


經曰:診脈之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均,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脈經》雲:過此非也。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可以此參伍,決生死之分也。又曰:平脈者,皆於平旦,勿食勿語,消息體氣,設有所作,亦如食頃,師亦如之。既定,先診寸口,初重指切骨,定畢便漸舉指,令指不厚不薄,與皮毛相得,如三菽之重。於輕重之間,隨人強弱肥瘦,以意消息進退舉按之宜,稱其浮沉,諸類應於四時五行,與人五臟相應。不爾者,以其輕重相薄,尋狀論寒暑得失。


凡人稟形,氣有中適,有躁靜,各各不同,氣脈潮動,亦各隨其性韻,故一呼而脈再至,一吸而脈再至,呼吸定息之間復一至,合爲五至,此爲平和中適者也。春秋日夜正等,無餘分時也,其餘日則其呼而脈至多,吸而脈至少,或吸而脈至多,呼而脈至少,此則不同,如冬夏日夜長短之異也。凡氣脈呼吸法晝夜,變通效四時,然於呼吸定息應五至之限,無有虧僻,猶晷刻與四時有長短,而歲功日數無遺也。若人有羸有壯,其呼吸雖相壓遏,而晝夜息度隨其漏刻,是謂呼吸象晝夜,變通效四時。


夫診脈,當以意先自消息,壓取病人呼吸以自同,而後察其脈數,計於定息之限,五至者爲平人,若有盈縮,尋狀論病源之所宜也。


問曰:何謂三部脈。答曰:寸關尺也。凡人修短不同,其形各異。有尺寸分三關之法,從肘腕中橫紋至掌魚際後紋,卻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爲尺;從魚際後文卻還度取十分之一,則是寸;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則寸口也,此處其骨自高。故云:陰得尺內一寸,陽得寸內九分。從寸口入卻行六分爲關分,從關分又入行六分爲尺分。又曰: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口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入,以關爲界,如天地人爲三界。寸主射上焦頭及皮毛,竟手上部;關主射中焦腹及腰中部;尺主射下焦小腹至足下部。此爲三部法,象三才天地人,頭腹足爲三元也。


夫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其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爲一週晬時也,故五十度而復會於手太陰。太陰者,寸口也,即五臟六腑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人有三百六十脈,法三百六十日也。


千金方-平脈大法第一-相關圖片

千金方 平脈大法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