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搜索
书籍
成语分类
切換繁體
形容自身做出示范的43个成语
以下这些成语都与自身做出示范相关,体现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含义。
奋不顾身
成语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成语解释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典故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成语典故
“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成语造句
在面对熊熊大火时,消防员们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去营救被困人员。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豪杰为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不惜一切,奋勇向前。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敌国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年轻的将军挺身而出。他名叫李毅,自幼习武,有着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武艺。 李毅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他决心要为国家和百姓而战。当他看到敌国军队的暴行时,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义愤。他毫不犹豫地带领着自己的士兵冲向敌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战场上,李毅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如入无人之境,每一次的攻击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他的士兵们看到将军如此英勇无畏,也都被激发起了斗志,纷纷跟随着他,不顾一切地与敌人战斗。 然而,敌国的军队数量众多,他们不断地涌上来,给李毅和他的士兵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李毅并没有退缩,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自己的国家和百姓。他不顾自己身上的伤痛,继续奋勇杀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李毅被敌人的长枪刺中了肩膀,但他仍然紧紧地握住手中的剑,继续战斗。 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李毅和他的士兵们终于成功地击退了敌国的军队。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宁。百姓们对李毅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他们称赞李毅是一位奋不顾身的英雄。 在历史上,像李毅这样奋不顾身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正如《后汉书·班超传》中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些奋不顾身的英雄们,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取得成功。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当我们面对这些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习那些奋不顾身的英雄们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惜一切代价去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毛遂自荐
成语拼音
máo suì zì jiàn
成语解释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成语典故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造句
在公司面临重要项目无人敢接手的时候,他勇敢地站出来,就像毛遂自荐一般,主动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毛遂的人。他在赵国的平原君门下当了三年食客,一直默默无闻。 当时,秦国围困赵国的邯郸,赵国危在旦夕。平原君决定前往楚国求救,打算在门下食客中挑选二十个有勇有谋的人一同前往。他选来选去,只挑中了十九个人,怎么也凑不齐二十个。正当平原君为此事发愁的时候,毛遂主动站出来说:“我愿意跟随您前往楚国。”平原君看了看他,有些疑惑地问:“先生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我却从来没有听过周围人对你的称赞,可见先生并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此次前往楚国关系重大,先生还是不要去了吧。”毛遂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入您的囊中罢了。如果我早能处在您的囊中,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而不只是露出一点尖儿。”平原君听了他这番话,觉得他很有气魄,便同意让他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楚王还是犹豫不决,不肯出兵相助。这时,毛遂手持宝剑,大步跨上台阶,直接走到楚王面前,义正言辞地说:“出兵援赵之事,对楚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如今秦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如果赵国灭亡了,那么下一个就会轮到楚国。大王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秦国逐一吞并各国吗?”楚王被毛遂的气势和言辞所震慑,又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终于答应出兵援赵。 就这样,在毛遂的勇敢自荐和努力争取下,赵国得到了楚国的援助,解除了邯郸之围。而毛遂也因此一举成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食客变成了备受人们称赞的英雄。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它用来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历史上像毛遂这样勇于自荐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毛遂的这种精神,当机会来临时,要勇敢地展示自己,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价值。
请自隗始
成语拼音
qǐng zì wěi shǐ
成语解释
自:从;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
典故出处
《史记·燕召公世家》:“王必欲致士,请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后,一心想振兴燕国,想招揽天下贤才为之服务,就与谋士郭隗商量计策。郭隗说:“今大王想招揽贤才,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被重用,那么比我能干的人肯定会来归附的。”燕昭王采纳他的意见。
成语造句
想要做成这件大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就请自隗始吧。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燕国经历了一场重大的变故。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出兵攻打燕国,使得燕国陷入了困境。 此时,燕昭王即位,他决心复兴燕国,一雪前耻。然而,燕国百废待兴,要实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燕昭王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渴望招揽到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治理国家。 有一天,昭王问大臣郭隗:“如何才能招揽到贤才呢?”郭隗沉思片刻,给昭王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从前有个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时,有个侍臣主动请求出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侍臣终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千里马已经死了。侍臣便用五百金买下了千里马的骨头,回来献给国君。国君大怒,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买了一匹死马的骨头回来?’侍臣回答说:‘大王您连千里马的骨头都愿意花重金购买,更何况是活的千里马呢?这样一来,天下人就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求购千里马的,自然会有人把千里马送上门来。’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君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 讲完这个故事,郭隗对昭王说:“大王如果想要招揽贤才,就请从我郭隗开始吧。如果大王能像对待贤才一样对待我,那么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不远万里来到燕国。”燕昭王听了郭隗的话,深受启发。 于是,昭王为郭隗建造了豪华的宫殿,并且对他非常敬重。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国,许多有才能的人都纷纷来到燕国。其中就有著名的将领乐毅,他帮助燕昭王训练军队,使得燕国的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在昭王和众多贤才的努力下,燕国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后来,燕国联合其他国家攻打齐国,终于报了当年的仇。 “请自隗始”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它表达了一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精神。在招揽人才或者推动某项事业时,领导者自己首先要做出表率,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如同燕昭王听从郭隗的建议,从尊重郭隗开始,从而吸引了众多贤才,成就了燕国的复兴大业。这个成语也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有勇于带头的决心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力量,实现最终的成功。
上行下效
成语拼音
shàng xíng xià xiào
成语解释
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典故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成语典故
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成语造句
社会上如果存在一些不良行为而得不到及时纠正,就可能导致上行下效,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特别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上行下效,一时间,齐国上下都兴起了一股穿紫色衣服的风潮。 在当时,紫色的布料非常昂贵,因为制作工艺复杂且染料难得。然而,由于齐景公的喜好,许多人都争相购买紫色衣服,导致紫色布料的价格一路飙升,甚至比五匹素色布的价格还要高。这让很多百姓都感到负担沉重,但又无可奈何,只能跟风。 晏子是齐国一位很有智慧的大臣,他看到这种情况后,深知这样下去会对国家和百姓带来不良影响。于是,晏子决定找机会劝谏齐景公。 有一天,晏子在朝堂上对齐景公说:“大王,我听说您特别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现在整个齐国都以穿紫色衣服为时尚,但是紫色的布料实在太贵了,很多百姓为了跟风都苦不堪言啊。”齐景公听了,有些不以为意地说:“朕不过是喜欢紫色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晏子接着说:“大王,您是一国之君,您的喜好会被臣民们效仿。您想想,如果您提倡节俭,喜欢朴素的衣服,那么臣民们也会纷纷效仿,这样不是可以为国家和百姓节省很多开支吗?而现在您喜欢昂贵的紫色衣服,下面的人就会跟风,这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啊。”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国家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于是,齐景公决定改变自己的喜好,不再只穿紫色衣服,并且提倡节俭之风。 随着齐景公的改变,齐国上下也逐渐改变了对紫色衣服的狂热追求,百姓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上行下效的道理。上位者的行为和喜好,往往会对下面的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一个国家或组织中,如果领导者能够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下面的人也会跟着效仿,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相反,如果领导者行为不当,那么下面的人也可能会跟着学坏,导致不良后果。正如《礼记·缁衣》中所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齐景公喜欢紫色衣服,就导致了齐国上下的疯狂效仿。而当他意识到问题并改变后,也带动了整个国家风气的转变。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是在社会、家庭还是其他群体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人都应该谨慎自己的言行,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人,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环境。
身先士卒
成语拼音
shēn xiān shì zú
成语解释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典故出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成语典故
1883年,法军从越南边境进攻中国,老将冯子材奉命率军驻守镇南关,面对装备精良的法军,冯子材一点也不畏惧,积极备战,誓与镇南关共存亡,将士们深受感动,个个英勇作战。冯子材更是身先士卒,与法军进行肉博战,打败了法军。
成语造句
在困难面前,他总是冲在前面,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身先士卒的精神。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场上,有一位将领名叫李广。 李广自幼习武,骑射技艺十分高超。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次,敌军大规模入侵边境,李广奉命率领军队前去抵御。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很多士兵心中都充满了恐惧。但李广却毫无畏惧,他深知士气的重要性。在出征前,他亲自检查每一个士兵的装备,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 当两军对垒时,李广毫不犹豫地一马当先,冲向敌阵。他身先士卒,如入无人之境,手中的长剑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士兵们看到将领如此勇猛,也都个个奋勇杀敌,紧跟其后。在李广的带领下,他们成功击退了敌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史记》中曾记载李广作战时“广身先士卒,陷阵杀敌”,他的英勇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身先士卒,成为了士兵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 此后,李广在多次战役中都展现出了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敌人,还是艰难的环境,他始终冲在最前面,为士兵们树立起了坚定的信心和勇气。他的名字,成为了勇敢和无畏的象征。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广这样身先士卒的将领,国家才得以在一次次的战争中保卫住了领土和人民的安宁。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勇敢地冲在前面,才能带领大家走向胜利和成功。
挺身而出
成语拼音
tǐng shēn ér chū
成语解释
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典故出处
《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成语典故
唐朝初期,皇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妒忌秦王李世民的威望,联合密谋要杀害李世民。李世民得到密报,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出其不意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他们的部下率军攻打玄武门,守将敬君弘挺身而出,英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
成语造句
在危险面前,他没有丝毫犹豫,挺身而出,勇敢地保护了大家。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动荡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外敌频繁入侵,国内的一些奸臣也趁机兴风作浪,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一个边境小镇,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壮士。他自幼习武,心怀正义,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热爱。当他看到家乡遭受外敌的践踏,百姓们流离失所,心中充满了悲愤。 一天,敌军又一次来袭,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惊恐万分,四处逃窜。李明看到这一幕,心中的怒火燃烧起来。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挺身而出。他拿起自己的武器,冲向敌军,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在战斗中,李明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高超的武艺。他以一敌十,毫不畏惧。他的身影在敌军中穿梭,如同一头勇猛的狮子。百姓们看到李明如此英勇,也纷纷停下了逃跑的脚步,他们有的拿起农具,有的捡起石头,加入到了抵抗敌军的队伍中。 经过一场激战,敌军终于被击退了。李明和百姓们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家乡。然而,李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国家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此后,李明决定投身军旅,为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而战。他四处征战,屡立战功。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国家,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国家的军队陷入了困境。敌军人数众多,武器精良,而我方军队则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在这危急关头,李明再次挺身而出。他带领着一队敢死队,冲向敌军的阵营。他们不畏生死,奋勇杀敌。在他们的激励下,我方军队的士气大振,大家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李明的事迹被人们传颂着,他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挺身而出,什么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李明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先自隗始
成语拼音
xiān zì wěi shǐ
成语解释
隗:指战国燕人郭隗;始:开始。以先任用我郭隗为开端。表示自我推荐。
典故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后,一心想振兴燕国,想招揽天下贤才为之服务,就与谋士郭隗商量计策。郭隗说:“今大王想招揽贤才,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被重用,那么比我能干的人肯定会来归附的。”燕昭王采纳他的意见。
成语造句
想要做好这件事,就需要有人站出来发挥带头作用,先自隗始,引领大家共同努力。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燕国因为内乱而国力大衰,齐国趁机出兵攻占了燕国的许多城池,燕国陷入了困境之中。 后来,燕昭王即位,他决心要振兴燕国,一雪前耻。可是燕国百废待兴,要实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燕昭王为此十分苦恼,他四处寻求良策。 这时,有个名叫郭隗的智者前来拜见燕昭王。燕昭王虚心地向他请教如何才能招揽到贤才,帮助燕国强大起来。郭隗沉思片刻后,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君,他非常渴望得到千里马,但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这时有个手下自告奋勇,说愿意去寻找千里马。过了很久,这个人终于回来了,但是他却只带回了一匹千里马的骨头,国君非常生气,质问他为什么只带回来一堆骨头。这个人却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我虽然没有带回活的千里马,但这千里马的骨头也是极其珍贵的。如果您用重金奖赏这堆骨头,天下人就会知道您是真心喜爱千里马,那么真正的千里马就会主动送上门来。”国君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照做了。果然,没多久就有许多人送来了千里马。 郭隗讲完这个故事后,对燕昭王说:“大王如果想要招揽贤才,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吧。如果大王能像对待贤才一样对待我,那么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不远千里来到燕国。”燕昭王恍然大悟,他立刻为郭隗建造了豪华的宫殿,并且拜他为师,给予他极高的待遇。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各国,许多有才能的人都纷纷来到燕国。其中就有著名的将领乐毅,他帮助燕昭王训练军队,使得燕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在乐毅的带领下,燕国最终成功地打败了齐国,收复了失去的城池,燕国也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先自隗始”这个成语也就由此而来,它的意思是表示自愿带头,首先倡导。燕昭王正是因为采纳了郭隗的建议,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表明对贤才的尊重和渴望,才吸引了众多的贤能之士前来效力,最终实现了燕国的复兴。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招揽人才的决心和行动,而领导者自身的示范作用更是至关重要。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先自隗始”的精神,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以身作则
成语拼音
yǐ shēn zuò zé
成语解释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典故出处
巴金《家》二十五:“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
成语典故
齐国相国晏婴历仕三朝,德高望重,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处处以身作则,倡行廉洁,吃糙米饭,穿粗布衣,坐简易车,住低矮民房。齐景公过意不去,就要送他新车新衣,他坚决不受。齐景公要给他盖新房,他还是坚持不接受。
成语造句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行为来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诸侯国中,有一位备受尊敬的将领名叫李毅。 李毅所带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对他既敬畏又爱戴。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引领士兵。 有一次,军队在长途行军后抵达了一个新的营地。士兵们都疲惫不堪,纷纷开始搭建营帐准备休息。然而,在分配营地物资时,却出现了一些混乱。一些士兵开始争抢较好的物资,场面一度有些失控。李毅看到这一幕后,并没有立刻发火训斥士兵,而是默默地走向物资堆,亲自整理起来。他认真地将物资分类,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士兵,没有丝毫的偏袒。士兵们看到将领亲自做这些琐碎的事情,都感到十分羞愧,纷纷停止了争抢,主动过来帮忙整理。 还有一次,军队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士兵们每天的口粮都被严格限制,大家都饿着肚子。李毅也和士兵们一样,严格遵守口粮分配的规定,没有多吃一口。甚至在有士兵偷偷给他送来额外的食物时,他也坚决拒绝,并严厉地批评了那名士兵,让他将食物归还给大家。他告诉士兵们:“我们是一个整体,只有同甘共苦,才能克服困难。” 在李毅的以身作则下,军队的风气越来越好。士兵们更加团结,战斗力也日益增强。在随后的多次战役中,他们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正如《论语》中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李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以身作则的力量。他以自己为标杆,让士兵们看到了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应该如何行动。他的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一直被人们传颂和铭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真正地引领他人,激发团队的潜力,实现共同的目标。无论是在军队中,还是在其他任何组织和社会中,以身作则都是一种无比珍贵的品质和力量。
自告奋勇
成语拼音
zì gào fèn yǒng
成语解释
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
成语典故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来到西梁女国,从国王到臣民都引起一场骚动,为了换取公文,他们住进了驿堂,国王派女官来请他们师徒,说要与唐僧成亲。猪八戒抵御不了诱惑,就自告奋勇要留下成亲,被唐僧制止,他们用计骗取公文离开女儿国。
成语造句
他在大家都犹豫不决的时候,站出来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家,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危机。边境地区时常受到外敌的侵扰,百姓生活不得安宁。国王为此忧心忡忡,召集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但大多都提出一些保守的建议,没有谁真正愿意挺身而出承担重任。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将领站了出来,他就是李阳。 李阳面对着国王和大臣们,神情坚定地说:“陛下,我愿意带领军队前往边境,抗击外敌,守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朝堂上回荡。国王看着李阳,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还是有些犹豫地问道:“李阳,此去边境危险重重,你可有十足的把握?”李阳毫不犹豫地回答:“陛下,虽困难重重,但我愿全力以赴,绝不退缩。” 原来,李阳自小就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学习兵法和武艺。他深知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需要有人勇敢地站出来。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使他自告奋勇地承担起这个艰巨的任务。 国王最终答应了李阳的请求,任命他为将军,率领大军前往边境。李阳带领着士兵们日夜兼程,很快就抵达了边境地区。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敌,李阳毫不畏惧,冷静地指挥着士兵们作战。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李阳带领的军队陷入了困境。但他没有丝毫的退缩,依然顽强地战斗着。他运用自己所学的兵法知识,巧妙地布置战术,终于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取得了一场关键战役的胜利。 经过多次艰苦的战斗,李阳成功地击退了外敌,保卫了国家的边境安全。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国家,百姓们对他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李阳的自告奋勇,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和平与安宁,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不衰,激励着后来的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挺身而出,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努力奋斗。正如《论语》中所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李阳正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种精神,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奋勇当先
成语拼音
fèn yǒng dāng xiān
成语解释
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典故出处
《隋书·史祥传》公竭诚奋勇,一举克定。”元·关汉卿《哭存者》第二折更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成语典故
更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恃对垒。★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
成语造句
在抗洪救灾的前线,战士们毫不畏惧艰难险阻,奋勇当先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勇之士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奋勇当先”的精神。 在古代的一场激烈战争中,有一位名叫李猛的年轻将领。当时,敌军来势汹汹,如潮水般向他们的城池涌来。李猛所在的军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危急关头,李猛毫不畏惧,挺身而出。他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一旦城池失守,百姓将遭受巨大的灾难。于是,他积极组织士兵们进行防御,并且身先士卒地冲向敌军。 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如猛虎下山一般,奋勇杀敌。他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身边的士兵们,大家也都纷纷跟随他,不顾一切地与敌军拼杀。在李猛的带领下,他们一次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守住了城池。 在战斗的间隙,有人劝李猛休息一下,毕竟他已经连续奋战了很久。但李猛坚决地摇摇头,他说:“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我们必须奋勇当先,为了国家和人民,战斗到底!”他的话激励着每一个士兵,大家更加坚定了战斗的信念。 在后续的战斗中,李猛始终冲在最前面,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战斗技巧,一次次击败敌人。最终,经过艰苦的战斗,他们成功击退了敌军,保卫了自己的家园和人民。 李猛的事迹被人们传颂开来,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奋勇当先”的真正含义,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在历史的记载中,像李猛这样奋勇当先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捍卫着尊严和荣誉。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奋勇当先,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努力拼搏。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害怕或者犹豫,但只要我们想起那些奋勇当先的英雄们,想起他们的勇气和精神,我们就会充满力量,勇往直前。让我们都能以“奋勇当先”的精神,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敢勇当先
成语拼音
gǎn yǒng dāng xiān
成语解释
犹奋勇当先。比喻勇于承担重任,领头去干。
典故出处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国雄才大略,和鏄诸敢勇当先,岂有今日。”
成语典故
他每都能骑战马,出来的敢勇当先。★明·无名氏《紫泥宣》第一折
成语造句
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敢勇当先,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将领。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国家时常面临着外敌的入侵和内部的动荡。 李明自幼就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他勤奋好学,努力钻研兵法和武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目睹了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心中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战。 有一次,敌国再次举兵来犯,国家陷入了危急之中。国王紧急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大多数将领都面露难色,对这场战争的前景感到担忧。然而,李明却挺身而出,他向国王进言,表示自己愿意率领一支军队迎敌。国王看着李明坚定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情,心中涌起一丝希望,便任命李明为先锋将军,率领军队出征。 李明带领着士兵们日夜兼程,很快就抵达了战场。面对敌国强大的兵力,李明毫不畏惧,他冷静地分析着战场形势,制定出了巧妙的作战计划。在战斗中,李明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他的勇敢和无畏激励着每一个士兵。士兵们看到将军如此英勇,也都纷纷奋勇杀敌,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 在李明的带领下,他们成功地击退了敌国的多次进攻,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敌国军队见遇到了如此顽强的对手,开始心生怯意,渐渐萌生了退意。最终,敌国军队不得不撤退,国家的危机得以解除。 战后,国王对李明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丰厚的奖励。李明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了国家的英雄。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战斗和挑战,李明始终保持着敢勇当先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明的事迹被人们传颂不衰,他的名字成为了勇敢和担当的象征。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敢勇当先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毫不退缩,勇敢地冲在前面,为了实现目标和理想而努力拼搏。正如历史上许多英勇的将领和志士一样,他们以敢勇当先的精神,书写了一段段壮丽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这种敢勇当先的精神,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面对各种挑战时,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积极地去迎接和克服困难,为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路先锋
成语拼音
kāi lù xiān fēng
成语解释
原指古代军队中先行开路和打头阵的将领。现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典故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便即点起阴兵,教活死人挂了骑印做大元帅,冒失鬼为开路先锋,地里鬼、雌雄人为参谋,引兵前去救应。”
成语典故
无
成语造句
在科技领域的创新之路上,那些勇敢无畏的探索者们充当了开路先锋,为后来者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有一位年轻而勇敢的将军名叫凌风。当时,这个国家面临着来自周边部落的频繁侵扰,边境地区常常不得安宁。 国王决定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边境抵御外敌,凌风主动请缨,率领着他的部下踏上了征程。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克服了重重困难,向着边境进发。 当他们来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发现前方的道路几乎被荆棘和杂草完全覆盖,根本无法通行。凌风深知时间紧迫,不能在此耽搁太久。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拔出佩剑,带领着士兵们冲在前面,砍断荆棘,清除杂草,为后面的大部队开辟出一条道路。 在凌风的带领下,士兵们齐心协力,经过数日的艰苦努力,终于成功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他们沿着这条道路迅速前进,及时赶到了边境,成功抵御了外敌的入侵。 凌风及其所带领的士兵们,就如同那开路先锋一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和人民开辟出了前进的道路。他们的事迹被人们传颂开来,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段佳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凌风这样的开路先锋还有很多。比如在古代的开拓疆土中,无数的勇士们充当着开路先锋的角色,他们深入未知的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开路先锋,这个成语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在道路上开辟前行的人,更是一种勇于担当、敢于拼搏的精神象征。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需要有这样的开路先锋,他们能够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也都有开路先锋的身影。在科技创新中,那些勇于探索新领域、尝试新技术的科学家和创业者们,就是新时代的开路先锋。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创新的思维,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开路先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地冲在前面,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努力拼搏,成为新时代的开路先锋。
匹马当先
成语拼音
pǐ mǎ dāng xiān
成语解释
一马当先。指冲锋在前。
典故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刀横宇宙三军丧,匹马当先战百合。”
成语典故
呼延灼挺着双鞭,匹马当先,众贼军大呼振天,奋勇冲杀。★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三回
成语造句
在这场激烈的比赛中,他犹如勇士一般,冲锋陷阵,匹马当先,为团队赢得了关键的一分。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乱岁月,有一个名叫凌风的年轻将领。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心怀壮志,渴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为国家和百姓带来安宁。 凌风所在的国家时常遭受周边敌国的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这一年,敌国再次集结大军,来势汹汹,欲一举攻破边境防线。朝廷紧急召集兵马,凌风毫不犹豫地投身军旅。 当大军抵达边境战场时,双方军队严阵以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凌风所在的部队被安排在先锋位置,他深知责任重大。战斗的号角吹响,敌军如潮水般涌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凌风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只见他一马当先,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冲向敌阵。他的战马嘶鸣,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和勇气。 凌风的勇猛冲锋瞬间打乱了敌军的阵脚,他的战友们受到鼓舞,纷纷跟随其后,奋勇杀敌。凌风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的长枪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凌风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武艺。他始终冲在最前面,不惧生死,为后续的大军开辟了道路。 回想起历史上那些英勇的战将,如三国时期的赵云,单枪匹马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主于危难之中。凌风此刻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这些前辈。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敌军终于溃败而逃。凌风所率领的先锋部队功不可没,而凌风本人更是因其匹马当先的英勇表现,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爱戴。 这场战役之后,凌风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国家,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国家的安宁和荣誉,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匹马当先-成语图片
身体力行
成语拼音
shēn tǐ lì xíng
成语解释
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典故出处
《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成语典故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阯(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成语造句
我们要想真正实现梦想,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样,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努力拼搏。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赵括的年轻人。他出生于一个军事世家,自幼熟读兵书,谈论起兵法来滔滔不绝,就连他的父亲——身经百战的老将赵奢也常常难不倒他。周围的人都对赵括的兵法造诣赞不绝口,认为他将来必能成为一代名将。 然而,赵奢却深知儿子的问题所在。他常常忧心忡忡地对家人说:“战争,绝非纸上谈兵之事,赵括只是空谈理论,却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日后若让他领军作战,恐怕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时光流转,赵国与秦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由于老将廉颇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战略,使得秦军久攻不下。秦国于是使用反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胆小畏战,而赵括才是能够打败秦军的不二人选。赵王听信了谣言,决定撤换廉颇,让赵括担任主将。 赵括得到任命后,意气风发,带着满满的自信奔赴战场。他一到军中,就立刻推翻了廉颇的战略部署,按照自己从兵书中所学的理论,大规模地调动军队,主动出击。 而秦国这边,得知赵括成为了赵军主将,暗地里派出了最勇猛善战的白起将军统领秦军。白起深知赵括的弱点,他故意佯装败退,诱使赵括带领赵军深入。赵括不知是计,以为秦军不堪一击,便率领赵军一路追击。 当赵军进入秦军的埋伏圈时,白起突然下令反击。秦军如猛虎下山,将赵军分割包围。赵括这才如梦初醒,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赵军陷入了绝境。 尽管赵括在困境中试图奋力突围,但他所掌握的兵法理论在残酷的实战面前毫无用处。最终,赵括战死沙场,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另一个国家,有一位名叫李将军的将领。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每次作战前,他都会亲自勘察地形,了解敌军的情况,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士兵们。 有一次,李将军率领军队攻打一座坚固的城池。这座城池易守难攻,之前的将领多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李将军到达后,没有急于发动攻击,而是亲自围绕城池观察,寻找敌军的防御漏洞。 经过几天的观察,李将军发现了敌军在城西南角的防守较为薄弱。于是,他制定了详细的攻击计划,在夜间发动突袭。在进攻过程中,李将军手持长剑,第一个登上云梯,士兵们见将军如此英勇,纷纷奋勇向前。最终,他们成功地攻破了城池,取得了胜利。 李将军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正是因为他身体力行,不仅有出色的军事谋略,更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舞士气,带领士兵们勇往直前。 从赵括的纸上谈兵到李将军的身体力行,我们可以明白,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生活中,仅仅拥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亲身去体验、去行动,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身先朝露
成语拼音
shēn xiān cháo lù
成语解释
指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典故出处
无
成语典故
无
成语造句
人生无常,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今日还在追求梦想,明日就身先朝露。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将领。他出生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熟读兵书,心怀壮志,渴望为国家建立不朽功勋。 当时,边境时常受到外敌侵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陵主动请缨,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出征。他们一路奔波,风餐露宿,但将士们毫无怨言,只因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保家卫国。 然而,战争的局势瞬息万变。李陵的部队遭遇了数倍于己的敌军,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尽管李陵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敌众我寡,形势愈发危急。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李陵的一些部下开始动摇,甚至有人提议投降。李陵怒目圆睁,大声斥责道:“吾等身为军人,当以死报国,岂有投降之理!”他继续冲锋在前,毫不退缩,身上的战甲已被鲜血染红,可他的斗志却愈发高昂。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李陵和他的部队。经过数日的激战,李陵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李陵本人也身负重伤,被敌军俘虏。 消息传到朝廷,一时之间,舆论哗然。有人指责李陵贪生怕死,叛国投敌;也有人为李陵辩解,认为他已竭尽全力,只是时运不济。 李陵深知自己的行为将给家族带来耻辱,他在敌营中痛苦万分,每日都在思念着故乡和亲人。但他身不由己,无法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顾李陵的一生,他曾满怀豪情地踏上战场,为了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犹如身先朝露,生命在最璀璨之时瞬间消逝。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后来,每当人们提及李陵的故事,都不禁感慨万分。身先朝露这个成语,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以及在命运面前,人的无奈与悲哀。
身先士众
成语拼音
shēn xiān shì zhòng
成语解释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同身先士卒”。
典故出处
无
成语典故
无
成语造句
在这场艰难的战役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发挥出卓越的领导才能,真正做到了身先士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场上,有一位名叫李猛的将领。他所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各方势力纷争不断。 李猛自幼习武,心怀报国之志。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更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在他初入军旅之时,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凭借着英勇无畏的表现,很快就崭露头角。 一次,敌军来犯,边境告急。朝廷派遣大军出征抵御,李猛所在的部队也在其中。战争伊始,敌军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兵力,气势汹汹,压得我方军队有些难以招架。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我方的将士们看着敌军的凶猛阵势,心中不禁有些胆怯。就在这关键时刻,李猛挺身而出。他大声高呼:“兄弟们,国之存亡,在此一战。我们身后是家园,是亲人,我们不能退缩!”说罢,他手持长刀,率先冲向敌阵。 李猛的英勇举动瞬间点燃了士兵们的斗志。大家纷纷跟随他,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李猛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的长刀挥舞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我方逐渐占据了上风。敌军见势不妙,开始撤退。李猛却没有丝毫停歇,继续追击敌军。士兵们见将领如此勇猛,也都紧跟其后,穷追不舍。 战后,李猛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军营。大家对他的英勇无畏敬佩不已。而在后续的战斗中,李猛依旧身先士众。每次作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为士兵们树立了榜样。 在李猛的带领下,他的部队屡战屡胜,成为了朝廷的一支劲旅。他的威名让敌军闻风丧胆,为国家的安定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猛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于世,他身先士众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有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了正义和和平,不惜牺牲自己。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首当其冲
成语拼音
shǒu dāng qí chōng
成语解释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典故出处
《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成语典故
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二十二
成语造句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沿海地区的居民首当其冲,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一群朴实勤劳的农民。这个村庄地处交通要道,过往的行人、商队络绎不绝。 这一年,国家边境遭受外敌入侵,战火纷飞。朝廷为了抵御外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兵。而这个小村庄,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征兵的重点区域。 村里的年轻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刚的青年,他为人正直勇敢,且十分孝顺父母。面对即将到来的征兵,他深知自己家庭的责任重大,但又心怀国家安危。 就在征兵的官员来到村庄时,李刚首当其冲,站了出来。他对官员说道:“国家有难,我身为男子汉,理当挺身而出,为保卫家园、守护亲人而战。”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让在场的人们无不感到敬佩。 然而,李刚的父母却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儿子此去生死未卜。李刚安慰父母道:“儿此去,定当奋勇杀敌,不辱使命。若能凯旋而归,自是全家之幸;若不幸捐躯,也是为国家尽了忠,死而无憾。” 李刚随着征兵的队伍离开了村庄,奔赴前线。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李刚毫不畏惧,冲锋陷阵,他的英勇表现鼓舞着身边的战友们。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敌军来势汹汹,我方形势危急。李刚再次首当其冲,带领着一队士兵冲向敌阵。他们奋勇杀敌,最终扭转了战局。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斗,国家终于击退了外敌,迎来了和平。李刚也因战功卓著,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当他荣归故里时,村庄里的人们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李刚的故事传遍了十里八乡,他首当其冲、为国效力的精神成为了人们传颂的佳话。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当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总有像李刚这样的仁人志士首当其冲,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在大义面前,当勇敢地担当,毫不退缩。
为人师表
成语拼音
wéi rén shī biǎo
成语解释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典故出处
《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成语典故
敬宗忝为人师表,而求谒中贵,他日无以见诸生。★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
成语造句
他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夫子的学究,他在一座小镇的私塾中教书育人。 李夫子自幼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心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教育的热忱。他深知教育乃兴国之本,而教师的职责更是重中之重。 李夫子教学极为严谨,对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他常教导学生:“读书须用心,不可有丝毫懈怠,日后方能有所作为。”每日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私塾,准备好当天的课程。无论是严寒酷暑,从未间断。 有一次,一名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不仅自己不认真听讲,还影响了周围的同学。李夫子并未当场大发雷霆,而是在课后将那名学生单独叫到一旁,和声细语地与他交谈。他告诉学生:“吾为师者,当以身作则,引导你们走向正道。你也应约束自身,努力向学,莫要荒废时光。”那名学生深受触动,从此改过自新,专心学业。 还有一回,李夫子自己生病在身,却依然坚持授课。学生们都劝他休息,他却摇摇头说:“为师一日,便要尽责一日,不可因自身之故,耽误了你们的学业。” 在李夫子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学生们大多学业有成,有的考取了功名,成为了朝廷的官员;有的则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学者。 李夫子以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他用自己的坚持和付出,诠释了教师的职责和担当。他的事迹在当地传颂开来,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楷模。 正如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李夫子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教学,为后世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人才、传承知识而不懈努力。
现身说法
成语拼音
xiàn shēn shuō fǎ
成语解释
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典故出处
《愣严经》卷六我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成语典故
袁伯珍这一席话,可谓现身说法。(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六回)
成语造句
他曾经沉迷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后来改过自新,努力学习,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告诫同学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荒废学业。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张贤的年轻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张贤自幼聪慧,但由于家境贫寒,读书的机会十分有限。 然而,张贤却有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他深知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于是,他常常在干完农活之后,借着月光读书,或者向村里的先生请教问题。 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张贤终于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他满怀信心地踏上了赶考之路,一路上风餐露宿,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考试结束后,张贤焦急地等待着放榜的日子。终于,榜单公布,张贤名落孙山。这一结果让他备受打击,他开始怀疑自己多年的努力是否值得。 就在张贤陷入绝望之时,他遇到了一位曾经多次落榜但最终金榜题名的前辈。这位前辈看出了张贤的失落,主动与他交谈起来。 前辈向张贤讲述了自己曾经的经历,他说:“我曾经和你一样,遭受过多次失败的打击,甚至想过放弃。但每一次失败后,我都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努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前辈的话让张贤深受触动。 前辈接着说道:“年轻人,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信心。我之所以跟你说这些,就是希望以我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让你明白,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 张贤听后,恍然大悟,他明白了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关键在于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此,张贤重新振作起来,更加刻苦地学习。他不再害怕失败,而是把每一次挫折都当作成长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张贤终于在科举考试中高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张贤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让他的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他也常常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鼓励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迎来光明的未来。
言传身教
成语拼音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成语解释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典故出处
《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成语典故
无
成语造句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作用,比如父亲勤奋工作,母亲善良待人,这就是一种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努力和友善的重要性。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德高望重的夫子,名叫李贤。李贤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深受镇民们的敬重。 李贤在小镇上开办了一所私塾,教导着一群懵懂的孩童。他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和行为的示范。 有一次,李贤带着学生们去郊外踏青。途中,他们看到一位农夫正在辛勤地劳作,汗水湿透了衣衫。李贤便停下脚步,对学生们说道:“孩子们,你们看这位农夫,他日复一日地辛勤耕耘,只为了有一个好的收成。这便是勤劳的力量。”学生们纷纷点头,若有所思。 又有一回,在私塾里,一个学生因为小事与同窗发生了争执,甚至动起手来。李贤看到后,没有立刻责骂他们,而是温和地将他们分开,让他们先冷静下来。随后,他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宽容和友爱的故事。他说:“在古代,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对待犯错的臣子,他总是以宽容之心相待,最终赢得了臣子们的忠心耿耿。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宽容他人,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学生们听后,那两个发生争执的孩子主动向对方道歉,重归于好。 还有一次,李贤的一位学生在街头捡到了一袋银子。这孩子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将银子送到了官府。李贤得知此事后,在课堂上大大地赞扬了这位学生的诚实之举。他说:“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实是我们为人之本,只有坚守诚实,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李贤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对学生们进行着教育。他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 在他的教导下,学生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更在品德上得到了熏陶。他们懂得了勤劳、宽容、诚实等美好品德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 多年后,李贤的学生们有的成为了官员,清正廉洁,造福一方;有的成为了学者,传承着知识和美德;有的则成为了普通的百姓,但也都秉持着正直善良的品质,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李贤以他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为小镇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教育子女的典范。 这便是言传身教的力量,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塑造出美好的品格和未来。
一马当先
成语拼音
yī mǎ dāng xiān
成语解释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成语典故
李自成看见敌人增加了援军,士气复振,就赶快把人马整顿一下,由他一马当先,继续猛冲猛攻。★姚雪垠《李自成》
成语造句
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战士们勇往直前,党员更是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场上,金戈铁马,烽火连天。有一位名叫赵勇的将领,他出身贫寒,但心怀壮志,自幼便立下了保家卫国的宏愿。 赵勇成年后,毅然投身军旅。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在多次战斗中崭露头角。 一次,敌军来犯,边境告急。朝廷派遣大军出征抵御。赵勇所在的部队也在其中。当两军对垒,战场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敌方兵强马壮,气势汹汹。 战斗一开始,敌方就凭借着优势兵力,向我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我方士兵一时有些慌乱,阵线开始出现动摇。就在这关键时刻,赵勇挺身而出。他跨上战马,手持长枪,大声呼喊着激励士兵们的士气。只见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 他的战马如同一道闪电,迅速突破了敌方的防线。他手中的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人纷纷落马。士兵们看到赵勇如此英勇无畏,士气大振,纷纷跟随他冲锋陷阵。 赵勇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每一位战友,大家齐心协力,奋勇杀敌。最终,我方成功击退了敌军,取得了一场关键的胜利。 战后,赵勇因其英勇表现,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晋升。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军营,成为了士兵们心目中的英雄。 在后来的岁月里,每当有战事,赵勇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赵勇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一马当先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带领众人战胜艰难险阻,取得成功。
正身率下
成语拼音
zhèng shēn shuài xià
成语解释
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典故出处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成语典故
任总内外,位兼台辅,不能正身率下,以肃庶僚。★南朝宋·刘义康《上表逊位》
成语造句
领导干部应当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正身率下,从而带领团队积极向上发展。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赵括的官员,他被任命治理一方郡县。赵括初上任时,满怀雄心壮志,立志要做出一番令百姓安居乐业的功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括渐渐被权力和财富所迷惑。他开始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受贿,对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县衙中的一些官员见赵括如此行事,也纷纷效仿,整个郡县的官场风气变得乌烟瘴气。 与此相反,在另一个郡县,有一位名叫李贤的县令。李贤深知为官一任,责任重大,他时刻铭记着要为百姓谋福祉。 李贤生活简朴,从不追求奢华的享受。他的居所简单朴素,饮食也与普通百姓无异。在处理政务时,他总是公正无私,依法办事,绝不偏袒任何一方。对于百姓的诉求,他都会认真倾听,并尽力解决。 有一次,郡里发生了旱灾,粮食歉收。李贤不仅积极组织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还亲自带领县衙的官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百姓抗旱救灾。在他的带领下,整个郡县的百姓齐心协力,共同度过了难关。 李贤对待下属也十分严格,他要求县衙的官员们必须清正廉洁,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若有官员犯错,他绝不姑息,定会依法惩处。同时,对于那些表现优秀,一心为民的官员,他也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在李贤的治理下,这个郡县政通人和,百姓们对他赞不绝口。周边郡县的官员们听闻李贤的事迹,也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李贤这种以身作则,正身率下的为官之道,使得他所在的郡县成为了其他地方效仿的楷模。最终,他的美名传遍了整个地区,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朝廷的嘉奖。 而赵括所在的郡县,由于他的贪腐和不作为,百姓怨声载道,最终事情败露,赵括被朝廷严惩,那些效仿他的官员也都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由此可见,为官者只有正身率下,以身作则,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为一方百姓谋福祉,成就一番事业。
自我牺牲
成语拼音
zì wǒ xī shēng
成语解释
为别人(或事)牺牲自己。
典故出处
陶铸《松树的风格》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成语典故
中华民族富于自我牺牲的传统精神,在无数民族,革命先烈身上都可得到印证。
成语造句
在那场熊熊大火中,消防员们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乱时期,有一个名为清平村的地方。村子里的人们过着宁静而简单的生活,直到战火逐渐蔓延到了他们的家园。 村里有一位名叫李勇的青年,他生性善良勇敢,且极具正义感。当敌军来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平村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李勇挺身而出,组织村民们抵抗敌军。然而,敌军实力强大,村民们的抵抗显得十分艰难。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李勇发现敌军的首领正准备对一群无辜的孩子下手。 为了保护这些孩子,李勇没有丝毫犹豫,独自一人冲向了敌军首领。他深知这一去,生死难料,但他更清楚,如果不这样做,孩子们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与敌军首领的搏斗中,李勇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但最终,他还是身负重伤。就在敌军首领准备给他致命一击的时候,李勇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死死抱住敌军首领,为孩子们的逃脱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孩子们成功逃脱,而李勇却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孩子们的安全,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每一个村民。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这样自我牺牲的英勇之士。就如三国时期的典韦,为保护曹操,在张绣的叛乱中殊死搏斗,最终战死,使得曹操得以逃脱。还有抗日时期的无数英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未来,舍弃自己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投身战斗。 李勇的自我牺牲,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对村民的深厚感情。他的行为,成为了清平村永远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正义和善良,不惜付出一切。
自我作古
成语拼音
zì wǒ zuò gǔ
成语解释
作古创始。由我创造。指不沿袭前人。
典故出处
唐·刘知己《史通·称谓》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
成语典故
康乐称太傅为宗衮,子建称孟德为家王,皆自我作古。★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
成语造句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他总是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简直就是自我作古,开辟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叫赵武灵王。 当时赵国的局势颇为严峻,周边列强环伺,战争的阴影时刻笼罩着这片土地。赵武灵王决心改变赵国的命运,他敏锐地察觉到,赵国军队传统的作战方式和装备在面对其他强国时,显得力不从心。 经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赵武灵王决定推行一项大胆而创新的举措——胡服骑射。在那个时代,中原各国的服饰宽袍大袖,骑马作战极为不便。而北方胡人的服装则紧身窄袖,非常适合在马背上行动。 然而,这一变革的推行却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国内的大臣和贵族们纷纷反对,他们认为丢弃传统的服饰,采用胡人的装扮,是对祖宗礼法的亵渎。但赵武灵王意志坚定,他深知若因循守旧,赵国将难以在列强的夹缝中生存。 他力排众议,亲自穿上胡服,以身作则,并耐心地向大臣们解释这一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祖宗的礼法并非不可改变,为了国家的强盛,应当敢于自我作古。只要能够增强赵国的实力,使百姓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做。 在赵武灵王的坚持下,胡服骑射的政策终于得以推行。赵国的军队经过改革,战斗力大幅提升。他们凭借着精湛的骑射技术,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赵国的疆土逐渐扩大,国势日益强盛。 赵武灵王的自我作古,不仅为赵国带来了繁荣和昌盛,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佳话。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不能一味地因循守旧,而要有自我作古的勇气和智慧,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自我作古-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分类
我*你*的10个成语
形容凄然的43个成语
关于寻问的47个成语
关于徐娘半老意思的25个成语
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的41个成语
包含叶的44个成语
形容考试很好的43个成语
形容充实的时光的44个成语
形容极其逼真的17个成语
关于恭贺升职的35个成语
更多成语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