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瑕指失

成语拼音

gōng xiá zhǐ shī

攻瑕指失成语解释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典故出处

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讨论方案时,大家应该开诚布公,勇于攻瑕指失,这样才能让方案更加完善。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有一个名为卫国的国家,其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一定的治国才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当时,卫国中有一位智者名叫史鱼。史鱼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看到卫灵公在某些决策上存在失误,导致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然而,卫灵公却并未意识到这些问题,依旧我行我素。 史鱼深知国家面临的困境,他多次试图向卫灵公指出其过失,但卫灵公却并不愿意听取他的意见。尽管如此,史鱼并没有放弃,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寻找机会,希望能够让卫灵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一次,卫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策,而卫灵公的决定明显存在瑕疵。史鱼再次挺身而出,在朝堂之上,他详细地分析了局势,指出了卫灵公决策中的失误之处,并且诚恳地建议卫灵公改变主意。然而,卫灵公却觉得史鱼是在故意找茬,对他的谏言充耳不闻。 尽管史鱼的努力没有立即取得成效,但他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向卫灵公提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遭遇了一些挫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根源正是卫灵公之前那些被史鱼指出的失误决策。此时,卫灵公才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史鱼一直以来都是在真心为国家着想,为自己攻瑕指失。 可惜的是,当卫灵公终于明白这一切的时候,史鱼已经病重。卫灵公亲自前往探望,史鱼在病榻上依然不忘提醒卫灵公要重视自己的过失,及时改正,以避免国家陷入更大的危机。不久后,史鱼离世。 卫灵公为自己曾经没有听取史鱼的谏言而深感懊悔,他决心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努力让卫国走向繁荣昌盛。史鱼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那种攻瑕指失、一心为国的精神却被人们铭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史鱼一样,勇于指出他人的过失和不足,尤其是当这些问题会对整体产生不良影响的时候。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走向成功。而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团队来说,能够有像史鱼这样敢于攻瑕指失的人,并且领导者能够虚心接纳,才能不断发展壮大,避免陷入困境。正如《贞观政要》中所记载的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魏征多次直言进谏,唐太宗虚心纳谏,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我们应当从这些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不断完善自己,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攻瑕指失-成语图片

攻瑕指失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