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裳为裤
成语拼音
- huài shang wéi kù
坏裳为裤成语解释
- 裳,下衣,指老百姓的服装;裤,指军装◇以之代指从军。
典故出处
- 《南史·刘穆之传》载,刘裕召刘穆之为主簿(军吏),穆之坏布裳为裤”,往见刘裕。
成语典故
- 卖剑买牛衰可笑,坏裳为裤老犹能。★宋·陆游《叹息》诗
成语造句
-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人们生活艰难,资源匮乏,为了能有衣物蔽体,有时不得不坏裳为裤。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郑国。郑国的百姓们过着平静而普通的生活。
在郑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李三的年轻人。李三是个勤劳善良的人,但家境并不富裕。一天,李三穿着自己唯一的一件裳去田里劳作。裳在当时是一种类似于长袍的衣服。
那天的劳作格外辛苦,李三在田间忙碌了一整天,不小心把裳弄破了好大一个口子。他看着破损的裳,心中十分懊恼,因为他没有多余的钱去买新的衣服。回到家后,李三坐在那里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突然灵机一动,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决定把这件破损的裳改成裤子。说干就干,李三拿起剪刀和针线,开始动手改造。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地将裳改成了一条裤子。
当他穿上自己改造的裤子后,发现不仅行动更加方便了,而且也解决了没有衣服穿的难题。周围的邻居们看到李三穿着自制的裤子,都觉得十分新奇,纷纷效仿他。就这样,在郑国的这个小镇上,渐渐流行起了穿裤子。
这个故事虽然看似平凡,但却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和创造力。就如同《诗经·小雅·都人士》中所描述的那样,人们总能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李三坏裳为裤的举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却也展现了他勇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扬,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克服困难,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而“坏裳为裤”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它代表着一种灵活应变、善于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勇气。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就可以借鉴李三的精神,不抱怨、不放弃,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也许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坏裳为裤-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