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过自责
成语拼音
- huǐ guò zì zè
悔过自责成语解释
- 追悔过错,谴责自己。
典故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
成语典故
- 既然他悔过自责,我们就不要追究了。
成语造句
- 他犯了错之后,深刻反思,不再找任何借口,而是全心投入改正,这种悔过自责的态度令人钦佩。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卫国。卫国的国君卫庄公十分宠爱他的小儿子州吁。州吁自幼好武,喜欢谈兵弄剑,但他生性残忍且骄横跋扈。
大臣石碏多次劝谏卫庄公,不要过度纵容州吁,以免日后酿成大祸。然而,卫庄公却并未将石碏的话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州吁的行为越发肆无忌惮。他与一些不良之辈结交,整日惹是生非。终于,州吁在一些心怀叵测之人的鼓动下,发动了叛乱,杀死了卫庄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当上国君后,倒行逆施,弄得卫国上下民不聊生。百姓们对他怨声载道,国家也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石碏看到卫国如今的惨状,痛心疾首。他深知这一切的祸根就是当初卫庄公对州吁的放纵。他开始反思自己,后悔自己没有能够更坚决地劝谏卫庄公,没能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
石碏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他觉得自己对卫国的百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他暗中联络了一些忠于卫国的大臣和将领,密谋推翻州吁的统治。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和准备,石碏等人终于成功地发动了政变,将州吁赶下了台,并拥立了卫庄公的另一个儿子为国君。
在新国君的治理下,卫国逐渐恢复了平静和秩序。而石碏也因为自己的悔过自责和为恢复卫国所做出的努力,受到了百姓们的尊敬和赞扬。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悔过自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失误时,能够及时地反思和自责,并且努力去改正和弥补,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错误和损失。正如石碏一样,虽然他一开始没能阻止卫庄公对州吁的纵容,但当灾难发生后,他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挽救卫国,最终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这种悔过自责的精神,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人。
悔过自责-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