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
成语拼音
- huǒ yǎn jīn jīng
火眼金睛成语解释
-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典故出处
- 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三本第九出这厮瞒神唬鬼,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成语典故
- 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炒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回
成语造句
- 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他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心思,仿佛拥有火眼金睛一般,任何细微的破绽都逃不过他的审视。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初开,世间万物混沌未分。在东胜神州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孕育出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天生灵慧,很快便在花果山称王称霸,逍遥自在。
后来,石猴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独自踏上了寻仙问道的征程。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拜在了菩提祖师门下,学习了各种神奇的法术和本领。
学成归来后,石猴大闹龙宫,取得了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了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他的种种行为引起了天庭的注意,天庭决定招安他,让他做了一个弼马温。然而,石猴很快发现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官职,根本不被重视,他一怒之下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
天庭岂能容忍他如此放肆,于是派出天兵天将前来围剿。石猴带领着他的猴子猴孙们奋起抵抗,但无奈天庭兵力强大,他渐渐陷入了困境。
就在这危急关头,石猴遇到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太上老君本想将他炼成丹药,却没想到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焚烧,石猴不仅没有被炼化,反而炼成了一双能够看穿一切虚妄的眼睛,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火眼金睛”。
拥有了火眼金睛的石猴,更是如虎添翼。他能够轻易地分辨出真假妖怪,识破各种阴谋诡计。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这双眼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次,他们师徒四人来到了一处荒山野岭,遇到了一个美貌的女子。唐僧慈悲为怀,想要帮助她,然而石猴却一眼就看出这个女子是由白骨精所变。他不顾唐僧的阻拦,果断出手,将白骨精打死。唐僧却误以为他滥杀无辜,将他赶走。但石猴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唐僧,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保护唐僧取得真经。
后来,唐僧又遇到了危险,被其他妖怪抓走。猪八戒和沙僧无奈之下,只好去花果山请石猴回来。石猴不计前嫌,凭借着他的火眼金睛,再次找到了唐僧,并成功解救了他。
就这样,石猴凭借着他的火眼金睛和无畏的勇气,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保护唐僧取得了真经。他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
“火眼金睛”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用来形容人眼光敏锐,能够洞察一切。它不仅代表着一种能力,更代表着一种智慧和勇气,提醒着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分辨真伪,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火眼金睛-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