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而不刿

成语拼音

lián ér bù guì

廉而不刿成语解释

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典故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聘义》廉而不刿,义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为人处世上恰到好处,能够做到廉而不刿,既坚守原则又不伤害他人。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卫国曾有一位品德高尚且智慧非凡的官员,名为孔悝。 孔悝在为官之路上,始终秉持着公正与善良,对待百姓温和而宽厚。他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行事作风清正廉洁。 有一次,卫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们生活困苦,粮食短缺。许多官员趁机中饱私囊,贪污救灾物资。但孔悝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积极组织救灾工作,亲自前往灾区查看灾情,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购买粮食分发给灾民。他的行为赢得了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处理政务时,孔悝也从不苛刻待人。对于一些犯了小错误的下属,他总是以宽容的态度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责罚。他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明白在管理中需要一定的弹性和包容。 孔悝的这种品德和行为,正体现了“廉而不刿”。他廉洁奉公,却不会因此而伤害到他人;他坚守原则,却也不失温和与宽厚。 随着时间的推移,孔悝的美名传遍了卫国。其他国家的官员也听闻了他的事迹,对他十分钦佩。卫国的国君对孔悝也越发倚重,将许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处理。 在孔悝的影响下,卫国的官场风气逐渐好转,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效仿他,以廉洁和宽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卫国也因此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百姓们过上了更加安定幸福的生活。 正如《礼记·聘义》中所记载的:“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孔悝就如同那温润的美玉,有着高尚的品德和正义的行为。他的故事成为了卫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让人们明白了“廉而不刿”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即使在漫长的岁月中,孔悝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正义和善良而努力前行。

廉而不刿-成语图片

廉而不刿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