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理顺

成语拼音

míng zhèng lǐ shùn

名正理顺成语解释

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这件事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合情合理,毫无争议,可谓名正理顺。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年事渐高,却一直没有立下明确的继承人。 卫灵公的儿子中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一个叫公子蒯聩,另一个叫公子辄。公子蒯聩性格豪爽,但有时行事鲁莽;公子辄则较为温和谦逊。随着卫灵公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卫国的朝堂之上对于继承人的问题争论不休。 一些大臣支持公子蒯聩,认为他更有能力和魄力来领导卫国。而另一些大臣则看好公子辄,觉得他更能给卫国带来稳定和安宁。在这混乱的局面中,公子蒯聩急于争取自己的地位,他采取了一些激进的行动,试图逼迫卫灵公尽快做出决定。然而,他的这些行为却引起了卫灵公的反感和警惕。 卫灵公在临终之际,出人意料地宣布立公子辄为继承人。公子蒯聩得知后大怒,他认为自己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父亲的决定是不公正的。于是,他纠结了一些支持者,试图发动政变来夺取王位。但公子辄在一些忠诚大臣的拥护下,迅速稳定了局势,挫败了公子蒯聩的企图。 公子蒯聩无奈之下,只得逃离卫国。公子辄顺利继位成为卫国新君。然而,公子蒯聩并不甘心失败,他在国外积极联络其他势力,企图寻找机会卷土重来。 卫国在公子辄的统治下,虽然初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但公子蒯聩的存在始终像一个阴影笼罩在卫国上空。而公子辄也深知自己的王位得来并非完全名正理顺,他时刻担心着公子蒯聩的反扑。 后来,公子蒯聩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果然再次对卫国发起了进攻。卫国陷入了长期的内乱和动荡之中,百姓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在权力争夺中,名正理顺的重要性。如果一开始卫灵公能够明确且公正地确立继承人,或许就不会引发如此多的纷争和混乱。就如同历史上许多类似的情况一样,明确的名分和合理的继承顺序往往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键。而公子蒯聩和公子辄之间的争斗,也让人们看到了在利益和权力面前,人性的复杂和争斗的残酷。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应该继承王位的那个人,却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导致了卫国的衰落和苦难。这也提醒着后人,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必须要遵循名正理顺的原则,以确保公平、公正和稳定。

名正理顺-成语图片

名正理顺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