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乡僻壤

成语拼音

qióng xiāng pì rǎng

穷乡僻壤成语解释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典故出处

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成语典故

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发冲冠。★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

成语造句

这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是一处不折不扣的穷乡僻壤,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谋求发展。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地处偏远的小村落,它隐匿在大山的深处,四周被崇山峻岭环绕,与外界的联系极为稀少。 这个村落名叫清平村,由于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村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生,生活简单而艰苦。土地贫瘠,产出微薄,遇到灾年,常常食不果腹。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李明。他原本是赴京赶考的学子,途中遭遇劫匪,不仅财物被洗劫一空,还身受重伤,流落至此。村民们心地善良,纷纷伸出援手,收留了他,并悉心照料。 李明在清平村养伤期间,深刻感受到了这里的贫困与艰难。他看到村民们辛勤劳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孩子们渴望知识,却没有先生教导;村里的房屋破旧,道路泥泞。他心中暗暗发誓,等伤好之后,一定要为这个村子做些什么。 伤愈之后,李明决定留在清平村。他利用自己所学,开办了一所小小的学堂,免费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他还帮助村民们改进农耕技术,尝试种植新的作物。 然而,改变并非一蹴而就。清平村地处穷乡僻壤,消息闭塞,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传播异常艰难。但李明没有放弃,他不断努力,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和示范。 几年过去了,在李明的坚持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清平村逐渐有了变化。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新的农耕技术让庄稼的收成有所增加;村里也开始有了一些小买卖,经济逐渐有了起色。 又过了些年,曾经从清平村走出去的一个孩子,凭借着在村里学到的知识和坚韧的毅力,在外面的世界闯荡出了一番事业。他没有忘记家乡,回到清平村投资建厂,带动了村里更多的人就业,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如今的清平村,虽然依旧地处偏远,但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贫穷落后的穷乡僻壤。它成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人们的善良、坚持和努力。

穷乡僻壤-成语图片

穷乡僻壤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