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

成语拼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怒发冲冠成语解释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典故出处

《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成语典故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这块壁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壁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壁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已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成语造句

他听到对方如此污蔑自己,顿时气得怒发冲冠,恨不得立刻冲上去理论。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着秦国的强大威胁。蔺相如,原本只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有一次,秦王得知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美玉——和氏璧,便心生贪念,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王深知秦王的狡诈,担心秦王只是巧取豪夺,却不给城池,但又害怕拒绝会惹怒秦王,引发战争。正在赵王左右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自愿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宫殿中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拿到和氏璧后,爱不释手,反复把玩,却只字不提城池交换之事。蔺相如见状,心中明白秦王根本没有交换的诚意,于是他灵机一动,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上有一个小小的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信以为真,便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立刻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柱子站立,他怒目圆睁,头发因为愤怒都竖了起来,仿佛要冲开帽子一般。他大声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和群臣商议,认为秦国贪婪无信,害怕把和氏璧给了秦国却得不到城池,还会被天下人耻笑。但是又害怕得罪大王,所以才派我来。我临行前,赵王斋戒五日,亲自把和氏璧交给我。没想到大王您如此傲慢无礼,只知把玩和氏璧,却不提城池之事。如果大王强行夺取,我就和这块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害怕蔺相如真的毁掉和氏璧,连忙道歉,并假意答应会给赵国城池。 蔺相如知道秦王只是敷衍,便提出要秦王斋戒五日,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秦王无奈只好答应。蔺相如趁着秦王斋戒期间,派人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五日之后,秦王举行交接仪式,蔺相如坦然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秦王大怒,但又忌惮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最终也无可奈何,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 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完璧归赵,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他那怒发冲冠的一刻,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画面,也让后人看到了一个忠义之士在面对强敌时的坚定与果敢。从此,蔺相如在赵国声名鹊起,备受赵王的器重。而“怒发冲冠”这个成语,也一直流传至今,用来形容人愤怒到极点时的样子。

怒发冲冠-成语图片

怒发冲冠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