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穷则啮
成语拼音
- shòu qióng zé niè
兽穷则啮成语解释
- 指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典故出处
- 《韩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成语典故
- 兽穷则啮,于是奸苗倡言逐客民,复故地,而群寨争杀百姓响应矣。★清·魏源《圣武记》卷七
成语造句
- 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他深知若继续退让,敌人便会兽穷则啮,于是决定奋起反抗。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安乐国的地方。这个国家原本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的统治者也秉持着仁政,使得四方来朝,一片祥和之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安乐国的君主逐渐变得昏庸无能。他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大肆挥霍国家的财富,对百姓的疾苦置若罔闻。
与此同时,周边的一些小国看到安乐国的衰落,开始蠢蠢欲动。起初,他们只是试探性地侵犯安乐国的边境,掠夺一些财物和人口。但安乐国的君主对此并未予以重视,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渐渐地,周边小国的侵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大胆。他们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集结了大规模的军队,准备一举吞并安乐国。
安乐国的军队由于长期缺乏训练,军备松弛,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显得不堪一击。边境的城池一座接一座地沦陷,敌军长驱直入,直逼安乐国的都城。
此时,安乐国的君主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他匆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然而大臣们也都束手无策,只能唉声叹气。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安乐国的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准备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凭借着对家园的热爱和顽强的意志,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然而,敌军的势力太过强大,百姓们的抵抗虽然英勇,但终究无法扭转战局。
终于,敌军包围了安乐国的都城。此时的安乐国已经陷入了绝境,犹如一只走投无路的野兽。
在这穷途末路之时,安乐国的军民们爆发出了最后的力量,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敌军展开了最后的血战。正所谓“兽穷则啮”,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拼死一搏。
但最终,安乐国还是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成为了历史的尘埃。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居安思危,莫要等到穷途末路才想起奋发图强。
兽穷则啮-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