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就缚

成语拼音

shù shēn jiù fù

束身就缚成语解释

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典故出处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他没有选择束身就缚,而是奋起抵抗。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乱时期,有一个名叫杨城的小城。这座小城地处要冲,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城中有一位将领名叫李勇,他为人正直勇敢,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当时的局势对杨城极为不利,敌军势力强大,兵强马壮,而杨城的兵力和资源都十分有限。 敌军将领是一个心狠手辣且野心勃勃的人,他率领大军将杨城团团围住,试图一举攻克。李勇深知双方实力的悬殊,但他决心坚守城池,保护城中百姓。 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杨城的防御逐渐出现破绽,城墙多处受损,士兵们也伤亡惨重。李勇心急如焚,却依然坚守在前线,鼓舞着士气。 就在这时,城中的一些富绅和胆小的官员开始动摇。他们秘密商议,认为继续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不如主动投降,或许还能保住性命和财产。 这些人找到李勇,劝说他放弃抵抗。李勇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表示宁愿战死,也绝不向敌军低头。但这些人并不死心,他们暗中与敌军勾结,准备打开城门投降。 李勇发现了他们的阴谋,痛心疾首。然而,此时局面已经难以挽回。敌军趁机攻入城中,李勇带领着残余的士兵进行最后的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 最终,李勇被敌军包围。敌军将领得意洋洋地劝李勇投降,说只要他归顺,就可以饶他不死,还会给他高官厚禄。李勇怒目而视,痛斥敌军的残暴和不义。他说道:“我李勇一生光明磊落,为国为民,岂会做出这等不忠不义之事!我宁愿束身就缚,以死明志,也绝不与你们同流合污!” 说完,李勇拔剑自刎,以死捍卫了自己的忠诚和尊严。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地区,人们对他的坚贞不屈深感敬佩,他的名字成为了忠义的象征,被后世铭记。

束身就缚-成语图片

束身就缚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