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余罪
成语拼音
- sǐ yǒu yú zuì
死有余罪成语解释
- 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所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给众多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简直是死有余罪。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某个王朝,有一位名叫李权的官员。
李权出身贫寒,但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步入了仕途。起初,他怀揣着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尽忠心的理想,为官清正廉洁,事事以民为本,深受百姓的爱戴和上级的赏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逐渐腐蚀了他的心灵。朝廷中的一些奸臣看准了他的弱点,开始拉拢他。在各种诱惑面前,李权渐渐迷失了自我,他忘记了曾经的初心,开始与那些奸臣同流合污。
为了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私欲,李权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他加重赋税,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许多家庭因为无法承受沉重的负担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他还贪污朝廷下发的赈灾款项,导致在灾荒之年,无数灾民得不到救助,饿死荒野。
不仅如此,李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排除异己。对于那些正直清廉、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他想尽办法捏造罪名,加以陷害,使得朝廷中的忠臣良将纷纷被罢官流放,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终于,百姓们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起义的烽火迅速蔓延,王朝陷入了动荡之中。朝廷派出大军镇压,但由于民心尽失,军队士气低落,屡战屡败。
此时,皇帝终于察觉到了李权的罪行。经过一番调查,李权的种种恶行被一一揭露。皇帝大怒,下令将李权捉拿归案。
在审判之时,李权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面对愤怒的百姓和严厉的律法,他深知自己罪不可赦,死有余罪。最终,李权被判处极刑,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李权的故事成为了后世的教训,警示着为官者要时刻坚守初心,以民为本,莫要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双眼,否则必将落得死有余罪的下场,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死有余罪-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