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隐晦
成语拼音
- tāo guāng yǐn huì
韬光隐晦成语解释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典故出处
- 无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在复杂的局势中,选择了暂时收起锋芒,看似平凡无奇,实则是在韬光隐晦,等待着最佳的时机一飞冲天。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策略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立足并成就大业。其中,就有一位名叫李忱的人物,他的经历充分展现了韬光隐晦的智慧。
李忱是唐朝的一位皇子,然而在宫廷的复杂环境中,他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因为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异常激烈,各方势力为了争夺皇位不择手段。李忱虽然出身皇家,但他深知自己势单力薄,若贸然展露锋芒,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李忱选择了韬光隐晦。他在众人面前表现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愚笨。他总是避开宫廷中的纷争,不参与皇子们之间的权力角逐。在宫中的宴会上,其他皇子们高谈阔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而李忱却常常独坐一旁,默默不语。有人以为他生性木讷,也有人嘲笑他无能。
然而,这一切都是李忱故意为之。他明白,在局势未明之前,过度展露自己的野心和才能,只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他表面上装疯卖傻,实则在暗中观察局势,等待时机。
当时的皇帝对李忱的表现也颇为不满,认为他不成器。但李忱并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在宫廷的权力斗争中,许多皇子因为过于张扬而被打压甚至陷害,而李忱却因为他的韬光隐晦而得以保全自身。
终于,机会来临。唐武宗驾崩后,朝廷陷入混乱,各方势力争权夺利。在这个关键时刻,一直被人忽视的李忱挺身而出。众人这才发现,原来李忱并非愚笨无能,而是深藏不露。他凭借着多年来的隐忍和积累,迅速稳定了局势,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导智慧。
最终,李忱成功登基为帝,即唐宣宗。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顿朝纲,任用贤能,使唐朝出现了短暂的“大中之治”,为唐朝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忱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局势和强大的对手时,韬光隐晦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智慧的生存策略。正如《周易》中所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只有在恰当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才能,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韬光隐晦-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