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听卑
成语拼音
- tiān gāo tīng bēi
天高听卑成语解释
-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典故出处
- 《史记·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天高听卑,看肯照微。”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古代社会,百姓们都期望君主能够心怀仁慈,做到如传言中那般,了解民间疾苦,做到天高听卑。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华夏大地上,王朝兴衰交替,百姓的命运也随之起伏。
曾有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心怀天下,立志要让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然而,起初他并未完全了解民间的疾苦,只是在朝堂之上听取大臣们的汇报,以为国家一片祥和。
直到有一次,他决定微服私访,走出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亲自去看看他的子民们的生活。他换上平民的衣裳,带着几个亲信,踏上了民间的道路。
一路上,他看到了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依然为了生计而努力耕耘。他看到了街头巷尾的小商贩,为了赚取微薄的利润而苦苦吆喝。他还看到了那些因天灾人祸而流离失所的人们,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这位君主的内心深受触动,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治理是否真的做到了以民为本。回到皇宫后,他召集大臣们,感慨地说道:“朕此次微服出巡,方知民间之艰难,以往朕在宫中,犹如管中窥豹,只见其一斑。从今往后,朕当更加用心,倾听百姓之声,让我们的国家真正成为百姓的依靠。”
于是,他下令设立了专门的渠道,让百姓能够向朝廷反映问题和诉求。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声音,他都要求官员们认真对待。并且,他还时常亲自查阅这些民意,对于百姓的困苦,尽力给予帮助和解决。
在他的努力下,国家的政策越来越贴近民生,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而这位君主也因为他的亲民和善于倾听,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正所谓“天高听卑”,无论地位有多高,都应该倾听底层百姓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疾苦,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让天下太平。这位君主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这个道理,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
天高听卑-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