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死,共存亡
成语拼音
- tóng shēng sǐ,gòng cún wáng
同生死,共存亡成语解释
- 一同生,一同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典故出处
- 《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战士们早已下定决心,要与祖国同生死,共存亡。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展现了“同生死,共存亡”的壮烈与坚定。
那是在战国末年,秦国的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六国。在赵国的土地上,有一座小城,名为邺城。
邺城的守将名叫李牧,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当秦军兵临城下时,李牧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邺城百姓的重任。他没有丝毫退缩,迅速组织起城中的军民,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城内的士兵们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个个心怀壮志,愿意与李牧将军同生死,共存亡。在李牧的指挥下,他们日夜操练,加固城墙,准备充足的箭矢和滚石。
然而,秦军的强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秦军的先锋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邺城的城墙在秦军的投石车和攻城梯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李牧亲自登上城墙,鼓舞士气,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他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一次次击退了秦军的进攻。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城中的军民伤亡不断增加。但没有人退缩,没有人逃避。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城破,他们将面临灭顶之灾。他们宁愿战死沙场,也要保卫自己的家园。
在这艰难的时刻,李牧派出了一支奇兵,趁着夜色袭击了秦军的粮草营地。这一奇袭打乱了秦军的部署,为邺城争取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可是,秦军很快又重新组织了进攻,攻势更加凶猛。邺城的军民们咬紧牙关,坚守着每一寸土地。他们的身上伤痕累累,但他们的眼神中依然充满着坚定的信念。
就在邺城即将沦陷的关键时刻,赵国的援军终于赶到。李牧与援军内外夹击,终于击退了秦军。
这场保卫邺城的战斗,成为了赵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城中的军民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同生死,共存亡”的真正含义。他们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不离不弃,携手并肩,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和家园。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当面临困境和危险时,只要人们能够团结一心,同生死,共存亡,就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同生死,共存亡-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