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本抑末

成语拼音

wù běn yì mò

务本抑末成语解释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典故出处

《汉书·蛛传》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古代的一些统治者主张通过政策手段,在经济发展中务本抑末,以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和稳定发展。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名为大梁。大梁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百姓们大多以农耕为业,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梁国内的商业逐渐兴起。一些商人发现通过买卖货物能够获取巨额的利润,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商业活动之中。他们不再专注于农业生产,而是热衷于追逐商业利益。 当时的大梁国君察觉到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危机。他深知农业乃是国家的根本,是百姓生存的基础,也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基石。而商业虽然能够带来一时的繁荣,但如果过度发展,必然会导致人们忽视农业,从而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于是,国君决定采取措施来“务本抑末”。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鼓励百姓们重新重视农耕,给予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奖励。例如,减免农业税赋,提供优良的种子和农具,对勤劳耕作且收获丰厚的农户进行表彰和赏赐。 同时,对于商业活动,国君则加以限制。提高商业税收,严格规范商业市场的秩序,打击那些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商人。 在国君的大力倡导和政策的引导下,大梁国的风气逐渐发生了转变。曾经热衷于经商的人们纷纷回归农田,精心耕种。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高,粮仓充实,百姓们衣食无忧。 而那些坚持从事商业的人,也在严格的规范下,合法经营,不再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暴利。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梁国的农业蓬勃发展,国家根基稳固,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周边的国家纷纷对大梁国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目光。 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面临过类似的抉择。比如汉朝初期,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过度发展,从而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务本抑末”这一理念,强调了在国家发展中要抓住根本,重视基础产业,合理调控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它提醒着后人,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根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决策。

务本抑末-成语图片

务本抑末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