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意承旨

成语拼音

xiān yì chéng zhǐ

先意承旨成语解释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典故出处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工作中,他总是能准确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做出令人满意的成果,真可谓先意承旨。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权谋争斗、人心诡谲之事屡见不鲜。 有一位名叫李通的官员,此人头脑灵活,心思细腻。他身处复杂的官场环境之中,却总能巧妙地迎合上司的心意。 李通最初只是一个小吏,职位卑微。但他深知,若要在官场中崭露头角,就必须得到上司的赏识和信任。于是,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揣摩上司的心思。每次上司有所吩咐之前,他总能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上司喜好的了解,提前做好准备,将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 有一次,朝廷下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求地方官员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军粮。李通的上司为此事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李通却早已洞察到上司的焦虑,他提前走访了各地的富商大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地说服他们捐献了大批粮食。当上司还在为此事发愁时,李通已然将筹集好的军粮清单呈了上来。上司大喜过望,对李通赞赏有加。 又有一回,上司在处理一起棘手的案件时犹豫不决。李通通过对案件细节的分析,以及对上司过往判案风格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上司采纳了他的建议,案件得以顺利解决,上司因此更加器重李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通凭借着这种先意承旨的本领,在官场上一路高升。然而,这种行为也引起了一些正直官员的不满。他们认为李通的做法并非真正的为了国家和百姓,而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不择手段地迎合上司。 在一次朝廷的重大决策中,李通再次按照自己揣摩的上司心意提出了建议。然而,这一次他的判断出现了偏差。由于他的建议,导致了一项政策的失误,给国家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此时,那些一直对他不满的官员纷纷上书弹劾他,指责他一味先意承旨,没有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只为迎合上司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李通被罢官免职,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李通的故事警示后人,先意承旨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唯有秉持公正、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才能真正赢得尊重和赞誉。

先意承旨-成语图片

先意承旨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