燮理阴阳

成语拼音

xiè lǐ yīn yáng

燮理阴阳成语解释

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典故出处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成语典故

则道你燮理阴阳,却惜玉怜香。★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

成语造句

身为一国之君,应当有燮理阴阳的能力,以平衡各方势力,确保国家繁荣昌盛。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名为盛国。盛国的君主是一位心怀天下、勤勉政事的明君,他的名字叫凌轩。 凌轩即位之初,国家面临着诸多难题。内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田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外有强敌环伺,对盛国的疆土虎视眈眈。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凌轩广纳贤才,寻求治国良策。在众多臣子中,有两位大臣脱颖而出,一位叫苏正,一位叫孟和。 苏正是一位刚正不阿、心系百姓的贤臣。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为凌轩提出了许多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的良策。在苏正的努力下,百姓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农田重新焕发生机。 孟和则是一位善于外交、谋略过人的大臣。他游走于各国之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为盛国争取到了有利的外交环境,化解了多次外敌入侵的危机。 在苏正和孟和的辅佐下,凌轩逐渐掌握了治国之道。他深知,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调和各种矛盾,做到“燮理阴阳”。 有一年,盛国遭遇了罕见的旱灾。苏正建议凌轩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同时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决旱灾问题。然而,这一举措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朝廷中一些官员对此表示反对,认为此举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凌轩在权衡利弊后,决定采纳苏正的建议。他对反对的官员说道:“百姓乃国家之根本,若不能拯救百姓于水火,国家又何谈繁荣昌盛?我们身为臣子,当以燮理阴阳为己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在凌轩的坚持下,开仓放粮和兴修水利的工作顺利进行。旱灾过后,百姓对凌轩感恩戴德,国家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邻国对盛国的繁荣心生嫉妒,多次挑起边境争端。孟和向凌轩进言,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给百姓带来灾难。凌轩经过深思熟虑,同意了孟和的建议。 孟和亲自出使邻国,与对方展开了艰苦的谈判。在谈判桌上,孟和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最终成功化解了边境危机,为盛国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 经过多年的努力,盛国在凌轩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凌轩“燮理阴阳”的治国理念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为后人所敬仰和效仿。

燮理阴阳-成语图片

燮理阴阳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