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贰

成语拼音

yán xíng bù èr

言行不贰成语解释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典故出处

《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工作中总是表现得十分靠谱,承诺的事情都会努力做到,从没有出现过言行不贰的情况。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朝代,有一位名叫李恪的官员。李恪出身贫寒,但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最终步入仕途。 起初,李恪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他常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他在朝堂上也敢于直言进谏,指出朝政的弊端,深受百姓的爱戴和皇帝的赏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恪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被权力和财富所迷惑,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初心和誓言。 有一次,朝廷准备推行一项新的政策,旨在减轻农民的赋税,促进农业的发展。李恪在朝堂上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这项政策,并称一定会全力协助实施,确保政策能够惠及百姓。然而,回到地方后,他却为了个人的私利,暗中勾结当地的富商和地主,对政策进行歪曲和阻挠。他不仅没有减轻农民的赋税,反而巧立名目,增加了许多额外的苛捐杂税,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 又有一回,朝廷下令整治地方的贪污腐败现象。李恪再次在众人面前表明自己坚决反对贪污,要以身作则,树立清廉的榜样。但实际上,他却暗中收受他人的贿赂,为那些贪污的官员开脱罪责,让整治行动流于形式。 李恪的种种行为引起了百姓的极大不满和怨愤,也引起了朝廷中一些正直官员的注意。他们纷纷向皇帝上书,揭露李恪的罪行。皇帝起初并不相信,认为李恪一直以来表现良好,不可能做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摆在面前,皇帝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最终,皇帝下令对李恪进行调查。经查实,李恪的罪行确凿无疑。皇帝大怒,下令将李恪革职查办,严惩不贷。 李恪从一个曾经备受赞誉的官员,堕落成为一个言行不一、背信弃义之人,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的警示,提醒人们要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承诺,做到言行一致,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私欲而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否则必将自食恶果。

言行不贰-成语图片

言行不贰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