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百通
成语拼音
- yī tōng bǎi tōng
一通百通成语解释
- 通通晓。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典故出处
- 明·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学习知识的时候,只要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关键原理,往往就能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举一反三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李明的书生。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对知识的渴望。
李明的家境贫寒,无法供他进入昂贵的学府深造。然而,他凭借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常常在干完农活之后,借着微弱的油灯灯光,刻苦攻读各种书籍。
起初,李明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每一项学问都让他感到困惑和迷茫。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坚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定能有所突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李明得到了一位退隐乡间的大儒的指点。这位大儒告诉他:“学问之道,在于融会贯通。当你真正理解了一门学问的精髓,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李明听后,如醍醐灌顶。
他开始更加专注地钻研经典,不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尝试去理解其中的道理和逻辑。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在经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当他对经学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再去学习其他学问,竟然发现许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比如,他在研究史学的时候,能够运用经学中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技巧,迅速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和背后的原因。
在诗词创作中,他也能将经学中的哲理和感悟融入其中,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就这样,李明真正做到了一通百通。
他参加乡试,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随后的会试和殿试,他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金榜题名。
后来,朝廷派他治理一个遭受水患的地区。面对复杂的灾情和民众的困苦,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运用自己在学问中积累的智慧和方法,迅速制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救灾和重建措施。
他深知治水要疏通河道,如同解决学问中的难题要找到关键所在。他组织民众兴修水利,同时鼓励农业生产的恢复,又巧妙地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商业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地区不仅摆脱了水患的困扰,还变得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李明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国家,人们对他的智慧和才能赞不绝口。而他自己也深知,这一切都源于当初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一通百通的领悟。
一通百通-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