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承天

成语拼音

yī zhù chéng tiān

一柱承天成语解释

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同一柱擎天”。

典故出处

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风竹图》诗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这艰难的局势中,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决心,发挥出一柱承天的作用,力挽狂澜,拯救了整个局面。

成语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名为大梁的国家。大梁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然而在其繁荣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种种危机。 当时的大梁国君初登皇位时,心怀壮志,力图改革弊政,重振国威。他广纳贤才,听取各方意见,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君逐渐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他开始沉迷于享乐,不再关心朝政,对百姓的疾苦更是置若罔闻。 朝中的大臣们见状,纷纷分为两派。一派以丞相为首,他们依旧秉持着为国为民的初心,多次进谏,试图唤醒国君的良知。而另一派则以太师为首,他们阿谀奉承,迎合国君的喜好,只为谋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就在国家陷入混乱之际,北方的敌国看准时机,举兵来犯。边疆战事吃紧,急需朝廷增援。然而,朝堂之上,国君仍在与太师等人饮酒作乐,对于前方的战事毫不关心。 丞相心急如焚,他再次冒死进谏,恳请国君立刻整顿军备,抵御外敌。然而,国君却对他的劝谏极为不满,不仅不听,还将丞相罢官免职。 失去了丞相的主持,朝政愈发混乱。太师等人趁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导致民怨沸腾。 就在这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一位名叫李毅的将军挺身而出。李毅出身贫寒,但自幼熟读兵书,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艺。他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毅然决定率领部下奔赴边疆。 在战场上,李毅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多次击退了敌国的进攻。然而,由于敌众我寡,局势依旧十分危急。 此时的朝廷,依旧没有给予李毅任何实质性的支援。李毅深知,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长久支撑。但他毫不气馁,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苦苦坚守。 终于,李毅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全国,百姓们被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纷纷自发组织起来,为前线的将士们运送物资。 在李毅的带领下,将士们浴血奋战,最终成功击退了敌国的入侵。李毅的功绩传遍了大梁国的每一个角落,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 国君在得知李毅凯旋归来后,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亲自迎接李毅,并对其大加封赏。 经此一役,大梁国虽然保住了疆土,但也元气大伤。李毅深知,要想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再次向国君进言。 国君这次终于痛定思痛,决定重新振作,支持李毅进行改革。在李毅的努力下,国家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李毅将军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犹如一柱承天,支撑起了大梁国的这片天空。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成为了大梁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柱承天-成语图片

一柱承天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