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之民

成语拼音

yuán yuán zhī mín

元元之民成语解释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典故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成语典故

元元之民,莫不乐安于无事。★清·龙启瑞《读曹参传书后》

成语造句

在古代,每逢灾荒之年,那些元元之民总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个时代,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时,国家战乱频繁,统治者穷兵黩武,不断地对外征战,对内又横征暴敛,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和野心。百姓们辛勤劳作,却难以维持温饱,他们背负着沉重的赋税和劳役,苦不堪言。 在一个偏远的乡村,有一位名叫李老汉的农民。他家中本就贫瘠,只有几亩薄田,却要缴纳高额的赋税。一年的收成,大部分都被官府搜刮而去,剩下的粮食根本不足以让全家度过漫长的寒冬。李老汉的儿子被强征入伍,生死未卜,儿媳因劳累过度而病倒,年幼的孙子孙女常常饿得哇哇大哭。 李老汉望着荒芜的田地和破败的房屋,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他深知,像他这样的家庭,在这片土地上数不胜数。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只想过上安稳的日子,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填饱肚子,能够一家人团聚,然而,这最简单的愿望却变得如此遥不可及。 有一天,一位云游四方的智者路过这个村庄。李老汉向他倾诉了心中的痛苦和不满。智者听后,长叹一声道:“如今这天下,受苦受难的皆是如你一般的元元之民。统治者不恤民情,不顾百姓死活,只为自己的权势和荣华富贵。但民能载舟,亦能覆舟,若长此以往,必将激起民愤,引发大乱。” 李老汉听了智者的话,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开始与村里的其他百姓交流,大家纷纷表示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向官府抗议,要求减轻赋税和劳役,还他们一个安稳的生活。 然而,官府却对他们的诉求置之不理,甚至派出官兵镇压。百姓们在压迫下并没有屈服,他们的反抗越来越激烈,范围也越来越广。终于,这场由普通百姓发起的抗争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新的统治者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减轻百姓负担,安抚民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家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而“元元之民”这个词,也成为了那段黑暗历史的见证,时刻提醒着后来的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元元之民-成语图片

元元之民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