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观文

成语拼音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掌上观文成语解释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如今信息发达的时代,即便足不出户,我们也能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知识,仿佛有了掌上观文的神奇能力。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人。李明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自幼聪慧过人,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李明的家境贫寒,无法供他去学堂读书。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追求。每当农闲之时,他便会跑到镇上的私塾外,偷偷倾听先生授课。回到家中,他还会利用夜晚的时间,借着微弱的烛光,刻苦自学。 一天,镇上来了一位游历四方的学者。这位学者见李明勤奋好学,便决定考考他。学者拿出一本古籍,随意挑选了一段文字让李明解读。李明接过书籍,仔细阅读后,竟然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并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学者大为惊讶,称赞李明虽未接受正规教育,却有着如此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理解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名声渐渐在镇上传开。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自学成才的年轻人,能够在没有老师教导的情况下,读懂各种深奥的书籍。 有一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李明怀揣着梦想,踏上了赴京赶考的征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但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 到达京城后,李明面对众多出身名门、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考生,没有丝毫的畏惧。考试时,他沉着冷静,应对自如。 终于,放榜的日子到了。李明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名列前茅。他的文章观点独到,行文流畅,让主考官们都赞叹不已。 后来,李明入朝为官。在朝堂之上,每当皇帝遇到难题,需要大臣们出谋划策时,李明总是能够迅速地理解问题的关键,并提出独到而有效的建议。 有一次,边境发生战事,前方送来的军报密密麻麻,满是复杂的战况和策略分析。其他大臣们看得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而李明接过军报,只片刻功夫,便理清了头绪,向皇帝详细地汇报了局势,并提出了应对之策。皇帝惊叹不已,称赞他:“爱卿真是有掌上观文之能,朕之幸也!” 从此,“掌上观文”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极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轻松地掌握和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李明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后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无论出身如何,都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成就一番事业。

掌上观文-成语图片

掌上观文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