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节下士

成语拼音

zhé jié xià shì

折节下士成语解释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虽然位高权重,但对待有才华的人却能放下架子,折节下士,因此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追随。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名叫卫国,其国君卫侯是一个极具野心但又缺乏智慧和仁德的人。卫国在他的统治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然而,在卫国的邻国晋国,却有一位贤明的公子重耳。重耳为人谦逊有礼,心怀大志,且善于结交天下贤士。他深知人才对于成就大业的重要性,因此总是以礼相待有才能之人,不管其出身贵贱。 当时,重耳因国内的政治斗争被迫流亡在外。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历经艰辛,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带着为数不多的随从,四处奔走,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支持他复国的力量。 有一次,重耳一行来到了卫国。他们本以为卫侯会以礼相待,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可没想到,卫侯却对重耳等人十分冷淡,甚至连基本的招待都没有。重耳等人在卫国受尽了冷落和白眼,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前行。 离开卫国后,重耳来到了楚国。楚国的国君楚成王早就听闻过重耳的贤名,对他的到来极为重视。楚成王不仅以最高的礼节接待了重耳,还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衣食和舒适的住所。在与重耳的交谈中,楚成王被他的才华和抱负所折服,对他越发敬重。 重耳在楚国期间,丝毫没有因为受到优待而变得骄纵。他依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楚国的大臣和将士们都彬彬有礼。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重耳更是折节下士,虚心请教,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有一位名叫孙叔敖的谋士,原本只是楚国的一个普通官员,但他才华出众,见解独到。重耳得知后,亲自登门拜访,态度极为诚恳。孙叔敖见重耳如此礼贤下士,深受感动,于是将自己的所学和所思毫无保留地告诉了重耳。重耳对孙叔敖的建议十分重视,并加以采纳。 在楚国的日子里,重耳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折节下士的作风,赢得了楚国众多大臣和将士们的尊重和支持。他们都纷纷表示,愿意跟随重耳,助他成就一番大业。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晋国,成为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大力改革政治,任用贤能,晋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晋文公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离不开他折节下士的品质。他深知人才是国家兴盛的关键,只有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而卫侯的傲慢和短视,最终导致了卫国的衰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若能折节下士,广纳贤才,必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折节下士-成语图片

折节下士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