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有声
成语拼音
- zhēng zhēng yǒu shēng
铮铮有声成语解释
- 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典故出处
-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二出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为此?”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为人正直,说话办事向来铿锵有力,其言辞铮铮有声,令人信服。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勇之士用他们的气节和行动诠释了“铮铮有声”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蔺相如的人。他原本只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然而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却让他得以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当时,赵国得到了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强大的秦国听闻此事后,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赵国君臣深知秦国贪婪狡诈,交换城池之事极有可能是一场骗局,但又畏惧秦国的强大武力,不敢轻易拒绝。在这艰难的时刻,蔺相如挺身而出,自愿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章台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和氏璧,满心欢喜,只顾着将和氏璧传给身边的美人与大臣们观赏,却只字不提城池之事。蔺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兑现承诺,便上前说道:“这块璧上有点小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信以为真,把和氏璧交还给蔺相如。蔺相如手持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立,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自己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答应给我们的城池恐怕得不到。’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和氏璧给秦国。但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拿到和氏璧后,又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和氏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说着,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作势撞上去。
秦王怕他真的把和氏璧撞碎,连忙道歉,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出十五座城池要划归赵国。蔺相如知道秦王不过是敷衍,就提出要秦王斋戒五天,举行盛大的仪式,他才肯交出和氏璧。秦王无奈,只得答应。蔺相如回到住处,让随从乔装打扮,怀揣和氏璧,从小路悄悄回到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举行了盛大的仪式。蔺相如却坦然告知秦王和氏璧已被送回赵国。他义正词严地说道:“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刻就把和氏璧送来。凭着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难道敢留着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吗?我知道欺骗大王是死罪,愿意下汤锅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秦王与大臣们面面相觑,左右侍从想要把蔺相如拉下去治罪,秦王却说道:“如今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蔺相如得以平安返回赵国。
蔺相如在强秦面前毫不畏惧,据理力争,其言辞铮铮有声,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和利益,也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的事迹传颂千古,成为了“铮铮有声”的典范。
铮铮有声-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