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日可下

成语拼音

zhǐ rì kě xià

指日可下成语解释

表示不久就可以攻下。

典故出处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这最后的抵抗如被冲破,武昌城便指日可下。”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敌人的防线已经濒临崩溃,我方胜利指日可下。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的硝烟时常弥漫。在某个动荡的时期,有两个势力正在为争夺一片广袤的土地而展开激烈的角逐。 一方是以勇猛无畏著称的甲军,领军的将领是智勇双全的李将军。他们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士兵们个个都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另一方则是相对混乱且士气低落的乙军,其将领虽然也有些谋略,但内部矛盾重重,士兵们多是为了军饷而战,缺乏真正的战斗意志。 李将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他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迅速逼近乙军的防线。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李将军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挥舞着长剑,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甲军士兵们见将领如此英勇,也都奋不顾身地奋勇杀敌。 乙军在甲军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他们的防线开始出现漏洞,指挥系统也陷入混乱。李将军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情况,他当机立断,调整战术,集中兵力攻击乙军的要害部位。 此时的乙军,已经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他们的粮草供应不足,士兵们疲惫不堪,内部的纷争也愈发激烈。而甲军则士气高昂,越战越勇。 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李将军精心布置了伏兵,成功地将乙军的主力部队引入了包围圈。随着李将军一声令下,甲军从四面八方涌出,杀声震天。乙军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伤亡惨重。 经过这一役,乙军的实力大损,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李将军站在高处,望着溃败的乙军,自信地对身边的将领说:“如今敌军已如强弩之末,我们胜利在望,攻克他们的城池指日可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甲军乘胜追击,一路高歌猛进。乙军士气崩溃,纷纷投降。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甲军攻破了乙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占领了他们的城池,结束了这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 李将军的威名传遍了整个地区,人们都对他的智慧和勇气赞不绝口。而“指日可下”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形容胜利在望、即将成功的经典表述,流传至今。

指日可下-成语图片

指日可下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