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至刚
成语拼音
- zhì dà zhì gāng
至大至刚成语解释
- 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典故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成语典故
- 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朱自清《论气节》)
成语造句
- 一个人若能坚守正义和原则,其内心所蕴含的力量必是至大至刚,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能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名叫孟子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和理念影响深远。
当时,有一个年轻的学子前来向孟子请教何为真正的“大勇”。孟子微微一笑,开始讲述起一段故事。
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有两个国家常年征战。其中一个国家的将军,名叫卫鞅,他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勇气,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声名远扬。然而,他的勇气更多地体现在对权力和地位的追逐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无辜百姓的生命。虽然他在战场上看似英勇无畏,但这种“勇”并非真正的大勇。
另一个国家,有一位名叫豫让的义士。他的主公被奸臣所害,豫让决心为主公报仇。他隐姓埋名,不惜自残身体,改变容貌,只为了能够接近仇人。尽管最终他未能成功报仇,但他的勇气和忠诚令人动容。然而,豫让的“勇”,虽令人敬佩,却也并非孟子心中的至大至刚。
孟子看着学子疑惑的眼神,缓缓说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学子若有所思,孟子继续解释道:“真正的至大至刚之勇,并非单纯的武力之勇,亦非一时冲动的义气之勇,而是源于内心的正义和道德,是一种坚定不移、无所畏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如同天地之间的正气,充盈于胸怀,不为外物所动摇。就如同那为了天下苍生,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为了正义公理,不惜放弃荣华富贵的志士。他们的勇,是建立在对仁义道德的坚守之上,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不为生死威胁所屈服。”
学子恍然大悟,深深向孟子鞠躬道谢,他明白了,至大至刚的勇气,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浩然正气,是一种为了正义和真理,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精神境界。
在后来的岁月里,这位学子也时刻铭记孟子的教诲,努力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以至大至刚的勇气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至大至刚-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