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深诋
成语拼音
- wēi wén shēn dǐ
微文深诋成语解释
-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典故出处
- 《汉书·咸宣传》:“稍迁至御史中丞,使治主父偃及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
成语典故
- 汉朝时期,卫青将军提拔河东咸宣做官。咸宣一路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中丞,他受命前去处理主父偃以及淮南叛乱的案子。他大显神通,以深奥难懂的文字罗列了许多人的罪名,大开杀戒,闹得人心惶惶。他的这种做法最终导致自杀。
成语造句
- 他在文章中对他人进行了微文深诋,这种行为是不道德且不可取的。
成语故事
- 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张汤的官员。张汤自幼聪慧,对律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
张汤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逐渐在仕途上崭露头角。他在处理案件时铁面无私,不徇私情,但同时也因为一些做法引起了他人的不满。
当时,有一个名叫汲黯的大臣,他对张汤的行事风格颇有微词。汲黯认为张汤在处理案件时常常过于严苛,甚至有些不近人情。有一次,一件案子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张汤在处理过程中运用了一些巧妙的律法解释,使得案件的结果偏向了他所期望的方向。
汲黯得知后,非常气愤,他觉得张汤这是在利用律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汲黯在朝堂上公然指责张汤,说他“微文深诋”。意思是张汤用一些隐晦曲折的条文来诋毁和陷害他人。
汲黯引经据典,列举了张汤以往处理案件中的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说张汤的行为破坏了律法的公正和威严,长此以往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然而,张汤并不认为自己有错。他为自己辩解,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律法的尊严和社会的秩序。他认为自己在处理案件时是严格按照律法来执行的,没有任何私心。
这场争论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支持汲黯,认为张汤的做法确实存在问题;有的则站在张汤一边,认为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官员。
尽管汲黯对张汤的指责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最终并没有改变张汤在朝中的地位。张汤依旧继续着自己的工作,而汲黯也没有放弃对他的批评。
在后来的日子里,张汤的仕途继续一帆风顺,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他的行事风格也越发引起争议。“微文深诋”这个成语也就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那些用隐晦曲折的文字来诋毁和陷害他人的行为。这个故事也提醒着后人,在运用律法和权力时,要秉持公正和善良的原则,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不同人对于公正和律法的理解和追求可能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引发激烈的争论和冲突。
微文深诋-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