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
成语拼音
- zhǐ lù wéi mǎ
指鹿为马成语解释
-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典故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成语典故
-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造句
- 在那场混乱的会议中,他竟然公然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让人十分气愤。
成语故事
- 秦朝末年,赵高身为丞相,掌握着朝廷的大权。赵高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篡夺皇位,但他又担心朝中大臣们不服。
有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秦二世,然后故意大声说道:“陛下,臣献给您一匹马。”秦二世一看,笑着说:“丞相你莫非糊涂了,这明明是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却面不改色地坚持说:“这就是一匹马,陛下您如果不信,可以问问诸位大臣。”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被赵高这一举动惊呆了,他们心中都明白赵高的意图。一些胆小怕事、阿谀奉承的大臣立刻附和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而一些正直的大臣则坚定地说这是鹿。
退朝后,赵高便暗中记下那些说是鹿的大臣,不久之后就找各种理由将他们一一迫害。此后,朝中大臣们对赵高更加畏惧,没有人再敢公然违抗他。
赵高通过“指鹿为马”这一手段,成功地试探出了大臣们对他的态度,也为他进一步篡夺皇位铺平了道路。然而,他的倒行逆施最终引发了民怨沸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在历史的记载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描述了这一事件,它成为了后人评判赵高奸诈阴险的重要依据。“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下来,用来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它提醒着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不被权势和利益所左右,勇于坚持真理。同时,也警示着统治者要任用贤能、公正治国,否则必将导致国家的衰败和灭亡。
指鹿为马-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