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喜
成语拼音
- zhān zhān zì xǐ
沾沾自喜成语解释
-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典故出处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成语典故
- 西汉汉武帝的母亲窦太后排挤窦婴,窦婴称病回家。吴、楚七国叛乱,汉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去平定叛乱。窦婴对皇帝所赐的金银很不在意,平定叛乱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窦太后改变陈见想让他出任丞相,汉景帝认为他在沾沾自喜就作罢。
成语造句
- 他稍微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完全忘记了继续努力奋斗。
成语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张华。张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却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张华平日里喜欢读书,也有些才华,凭借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他在一些小事情上常常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果。渐渐地,他开始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觉得自己远超身边的人。
有一次,张华所在的村子举行了一场知识竞赛。张华积极参与,凭借着他平日里积累的知识,他在竞赛中表现出色,最终获得了胜利。这让张华更加得意洋洋,他开始在村子里四处宣扬自己的成就,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然而,张华的这种沾沾自喜的态度并没有持续太久。不久后,邻村也举办了一场更为盛大的知识竞赛,邀请了许多有才华的人参加。张华听闻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再次获胜。
比赛当天,张华信心满满地来到赛场。可是,当他看到其他参赛者的卓越表现时,他开始有些心慌了。这些参赛者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思维敏捷,张华在他们面前显得有些相形见绌。比赛的过程十分激烈,张华虽然竭尽全力,但最终还是没能获得好名次。
张华深受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就沾沾自喜,过于自负,而没有真正地去努力提升自己。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在不断地努力和谦逊中成长起来的。比如孔子,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教导他人,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张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他决定从此改变自己。他不再骄傲自满,而是踏踏实实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华的才华有了更大的进步,他也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
从那以后,张华再也不会因为一点小成就而沾沾自喜,他懂得了谦逊和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他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不断追求着更高的目标。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个教训,提醒着大家不要重蹈他曾经的覆辙,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
沾沾自喜-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