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扰攘
成语拼音
- bīng gē rǎo rǎng
兵戈扰攘成语解释
-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典故出处
- 《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成语典故
- 那老母原是兵戈扰攘中看见杀儿掠女,掠坏了再苏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成语造句
- 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四处皆是兵戈扰攘的景象。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中原大地,曾经历过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
那时,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频繁发动战争。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园被毁,流离失所。
在一个名叫卫国的小国家里,有一位年轻的将军名叫卫鞅。他心怀壮志,渴望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然而,当时的局势却让他深感忧虑。
周围的强国不断地侵略卫国,战争的阴影时刻笼罩着这片土地。卫鞅看到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厮杀,百姓们在战火中痛苦挣扎,心中悲痛不已。
一天,卫鞅向卫国的国君进言,阐述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他恳请国君能够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兵戈扰攘来解决问题。可是,国君却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卫鞅的建议。
无奈之下,卫鞅决定离开卫国,去寻找一个能够实现他理想的地方。他游历四方,看到了无数因战争而破败的景象。百姓们饿殍遍野,田野荒芜,这一切都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结束这种混乱局面的决心。
终于,卫鞅来到了秦国。秦国的国君正在寻求有识之士来帮助他改革图强,卫鞅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卫鞅向秦国国君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治国理念和改革方案,国君被他的才华和决心所打动,决定任命他为大臣,推行改革。
在卫鞅的努力下,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注重发展农业和经济。随着秦国的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对它也开始有所忌惮,战争的局势逐渐得到了缓解。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原大地终于迎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百姓们得以重建家园,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而卫鞅也因为他的功绩被人们铭记。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灾难,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面对冲突和争端时,我们应该倡导通过对话、协商等和平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地选择兵戈扰攘。
兵戈扰攘-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