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及夕

成语拼音

zhāo bù jí xī

朝不及夕成语解释

形容情况危急。

典故出处

《左传·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如今局势紧张,资源匮乏,人们的生活状况可谓是朝不及夕,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不安。在一个名为卫国的小国中,百姓们过着朝不及夕的生活。 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些才能,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却时常犹豫不决。当时,卫国面临着来自周边强国的威胁,国内又有各种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百姓们辛勤劳作,却常常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每天都在为下一顿饭而担忧,真可谓是朝不及夕。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卫国的一些有识之士站了出来,他们试图劝说卫灵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国家的状况。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王孙贾,他忠诚耿直,一心为卫国的未来着想。王孙贾多次向卫灵公进言,分析当前的局势以及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然而,卫灵公却总是犹豫不决,未能下定决心进行改革和图强。 与此同时,周边强国对卫国的觊觎越来越明显,战争的阴影逐渐笼罩了这个小国。百姓们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他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知道自己和家人能否在这场动荡中生存下来。 在一次朝会上,王孙贾再次慷慨激昂地向卫灵公阐述卫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他痛心疾首地说:“国君啊,如今我们卫国已到了朝不及夕的危急时刻,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恐怕国家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他引用历史上那些因为未能及时应对危机而亡国的例子,希望能唤醒卫灵公的决心和勇气。 最终,卫灵公被王孙贾的真诚和执着所打动,他开始认真思考卫国的未来,并逐渐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虽然卫国的处境依然艰难,但百姓们看到了希望,他们也更加坚定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朝不及夕的生活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在众人的努力下逐渐稳定下来,虽然未能恢复到往日的辉煌,但至少让百姓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而“朝不及夕”这个成语,也成为了形容人们生活处于极度危急和不稳定状态的生动表达,时刻提醒着后人要居安思危,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朝不及夕-成语图片

朝不及夕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