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求疵

成语拼音

chuī máo qiú cī

吹毛求疵成语解释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典故出处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成语典故

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无过失者?★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

成语造句

他对别人的工作总是过分严苛,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让大家都感到很压抑。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是一个心思细腻却又有些过分挑剔的人。 有一次,卫灵公决定要修建一座新的宫殿。他召集了国内众多能工巧匠,对他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工匠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努力按照卫灵公的要求去建造宫殿。然而,当宫殿初步建成时,卫灵公前来视察。他在宫殿中走来走去,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不断地挑出一些所谓的“毛病”。有的地方他说雕刻不够精美,有的地方他说颜色搭配不够协调,甚至连墙壁上的一点微小瑕疵他都要斤斤计较。工匠们无奈,只能按照他的要求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卫灵公的这种行为引起了一些大臣的担忧。其中一位大臣鼓足勇气对卫灵公说:“国君,您对宫殿的要求实在是太过吹毛求疵了。这些小小的问题其实并不影响宫殿的整体美观和使用,我们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上。”卫灵公听了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就应该追求完美,不能容忍任何一点不完美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灵公的吹毛求疵不仅体现在宫殿的修建上,还逐渐渗透到了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他对官员们的工作也常常挑三拣四,一些官员因为一点小错误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使得官员们整日提心吊胆,不敢放手去做事,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卫灵公。 卫国的国力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百姓们生活在这种过分追求完美的氛围中,感到压力巨大,社会也逐渐失去了活力。其他诸侯国看到卫国的这种情况,都对其产生了轻视之心。 后来,卫国遭遇了一场外敌的入侵。由于长期以来卫灵公的吹毛求疵导致国家内部人心惶惶,官员们做事畏首畏尾,军队的战斗力也大不如前。在与外敌的战斗中,卫国遭遇了惨败,损失惨重。 卫灵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明白了吹毛求疵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完美,反而会给自己和国家带来无尽的麻烦。从此,他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不再过分挑剔,而是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整体利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能过分地吹毛求疵。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纠结和烦恼中,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前进和发展。我们应该学会把握重点,在大的方面追求卓越,而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功。

吹毛求疵-成语图片

吹毛求疵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