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是大非

成语拼音

dà shì dà fēi

大是大非成语解释

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典故出处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面对人生的各种抉择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大是大非。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关于大是大非的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其中有一个小诸侯国的大臣叫李义。李义为人正直,心怀正义。 当时,这个小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扩张领土,准备与一个强大的邻国结盟,共同攻打另一个弱小的国家。李义得知后,极力劝阻国君,他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违背了大是大非的原则。他引经据典,对国君说:“昔日周武王伐纣,是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那是正义之战。而如今我们无缘无故地去攻打弱小之国,这与暴君有何区别?”国君听了很不高兴,认为李义是在阻碍他的宏图大业。 然而,李义并没有放弃。他在朝堂上公然与其他主张攻打的大臣辩论,指出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说:“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影响。如果我们今天为了一时之利而违背大是大非,将来必定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唾弃和报复。”一些大臣被他的言辞所打动,开始反思国君的决定。 但国君仍然固执己见,执意要发动战争。李义无奈之下,决定以死谏言。他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说:“臣宁死也不愿看到国家陷入不义之战,违背大是大非。”说完便拔剑自刎。李义的死震动了整个朝堂,国君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最终,国君放弃了攻打弱小之国的计划,认识到了大是大非的重要性。他感慨地说:“李义以死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正义,我险些因一时糊涂而犯下大错。”从此,这个诸侯国更加注重道德和正义,在各国之间赢得了尊重。 李义的故事成为了这个诸侯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大是大非,也让后人明白了在面对重大抉择时,必须坚守正义和道德的底线,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有明辨大是大非,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大是大非的精神始终闪耀着光芒,指引着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大是大非-成语图片

大是大非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