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妒异

成语拼音

dǎng tóng dù yì

党同妒异成语解释

犹言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典故出处

唐·张说《府君墓志铭》君以律有违经背礼,著《妨难》十九篇,书奏,帝下有司而删定之;官党同妒异,竟寝其议。”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工作中,我们应摒弃党同妒异的不良心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事,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

成语故事

你可能想说的是“党同伐异”。以下是关于“党同伐异”的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个时期,不同的势力和群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与理念而争斗不休。 在汉朝末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方势力崛起。当时有两个主要的政治集团,一个是以权臣甲为首的一派,他们主张维持现状,与既得利益者紧密结合;另一个是以新兴势力乙为首的一派,他们试图推动变革,争取更多的权益。 权臣甲一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那些与他们意见不合的人进行打压和排挤。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拉拢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形成一个紧密的团体,凡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就给予好处和支持;而对于那些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尤其是新兴势力乙一派,他们则毫不留情地进行攻击和诋毁。 新兴势力乙一派自然不甘示弱,他们也团结在一起,与权臣甲一派展开激烈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不再以是非对错、国家利益为考量标准,而是完全基于是否与自己属于同一阵营来判断。只要是自己一派的人,无论其行为多么不当,都会得到袒护;而对于对方一派的人,即使其观点有可取之处,也会被无情地批判和排斥。 这种“党同伐异”的风气愈演愈烈,导致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和分裂之中。许多有识之士看到了这种情况的危害,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在激烈的争斗声中。最终,这种无休止的内斗消耗了国家的大量资源和精力,使得汉朝的统治根基受到了严重的动摇。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党同伐异”的现象在各个时期都时有发生。它提醒着我们,在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时,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能仅仅因为立场的不同而盲目地排斥和攻击他人。只有通过平等的对话、理性的交流和相互的理解,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当以史为鉴,避免陷入“党同伐异”的陷阱,努力营造一个包容、和谐、共同进步的社会环境。

党同妒异-成语图片

党同妒异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