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哈腰

成语拼音

diǎn tóu hā yāo

点头哈腰成语解释

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他见的点头哈腰的样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成语造句

他在领导面前那副模样,实在让人看不惯,完全失去了自我,一味地讨好迎合,就像个点头哈腰的奴才。

成语故事

《官场之态》 在清朝的一个小县城里,有一位名叫李三的小吏。李三这人没什么大的本事,但却极善于阿谀奉承。 一天,新任的知县大人走马上任。这知县大人姓王,是个颇具威严的人物。李三得知消息后,心中便打起了小算盘,他想着一定要在新大人面前好好表现,争取得到青睐。 王知县到任后的第一次升堂,李三便早早地等在堂下。当王知县出现时,李三立刻满脸堆笑,腰弯得如同煮熟的虾子一般,不停地对王知县点头哈腰,那副谄媚的模样让周围的人都暗暗摇头。 此后,李三对王知县可谓是殷勤备至。无论王知县说什么,他都连连点头称是,哪怕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他也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王知县出行,他必定是跑前跑后,点头哈腰地伺候着。 有一次,王知县在处理一件案子时犯了一个小错误,李三明明知道,但他不仅没有指出,反而对王知县的错误决策大加吹捧,点头哈腰地说知县大人英明睿智。结果案子处理得不太公正,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然而,李三并不在意这些,他只想着如何讨好王知县,以谋求自己的好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三凭借着他那点头哈腰的功夫,还真的在王知县面前获得了一些好处,得到了一些小恩小惠。 但是,百姓们对李三的行为极为反感,纷纷在背后指责他。而其他一些正直的官吏也对李三的所作所为看不惯,觉得他丢尽了官吏的脸。 后来,王知县因为贪污受贿被朝廷查处,李三也受到了牵连。他那点头哈腰的功夫最终没能救得了他,他被革职查办,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像李三这样只知道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人,虽然可能会在一时获得某些好处,但终究不能长久。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真正能够赢得人们尊重和认可的,是那些有真才实学、正直善良的人。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摒弃这种不良的行为和风气,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去追求成功和幸福。

点头哈腰-成语图片

点头哈腰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