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若金汤
成语拼音
- gù ruò jīn tāng
固若金汤成语解释
- 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典故出处
- 《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成语典故
-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派武臣进攻赵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区。武臣自己也被加封为武信君。这时,武臣率军攻打到了范阳城,范阳令徐公也准备誓死保城,到处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抵抗到底。当时,范阳城里有一个口才极好的辩士名叫蒯通,得知武臣已经兵临城下了,就去拜见徐公。他张口就向徐公致哀,然后又向他道贺,弄得徐公莫名其妙,连忙问他这样做的缘故。 蒯通说:“大人当范阳令十多年来,杀戮抢夺,逼得人民妻离子散,弄得百姓对你怨声载道,只因先前有严厉的秦法在为你挡灾阻祸,百姓才对你无可奈何。现在天下大乱,秦法不管用了,百姓还不把你剥皮剔骨以报昔日之仇?但大人若听小人的话就不会死,而且还会富贵。”那范阳令一听,就赶紧让他给自己出主意。 蒯通就启程去求见武臣。武臣此时正在招揽四方豪杰,非常愿意接见他。蒯通对武臣说:“您来到这里,肯定是要先战胜范阳令然后才能占领范阳城,这未免太费事了。我现在有一个计策,可不费一兵一卒就让您得到范阳城,而且只要一纸檄文,就能让您得到几千里土地。不知您是否想听?”武臣一听就急忙问道:“有如此妙计,怎么会不想听呢?”蒯通说:“范阳令听说您要去攻城,正在整顿兵马,守城力保,但他是个非常怕死、贪恋官位的人。他之所以到现在还一直不肯归降,实在是因为您先前打下十个城县后,把守城的官吏都给杀掉了。他觉得投降是死,守城也是死,而且范阳城固若金汤,料您一时也难强攻下来。退一步想,就算范阳的人民恨死了范阳令,起义杀死他,也未免会愿意投靠武信君您,说不定会拼死守城不降的。为您设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赦免范阳令,给他一个侯印,他喜得富贵,自然会愿意开城投降,而范阳城的人民也不敢随便杀他,这范阳城您不就唾手可得了?您还可以用豪华的车辆去接范阳令,让他乘坐此车到附近的守城去巡游一番。附近城县的官员就知道投降大人后不但不会被杀头,还有荣华富贵可以享受,那他们一定会很快向您投降。这样,您不需花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得到天下,不用战争就使四方臣服。这就是我所说的用一纸檄文可定天下的妙计!” 武臣听完蒯通的计策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计策行事。果然在范阳令投降后不久,附近几百里的守城官吏也都纷纷向武臣投降了。
成语造句
- 这座城堡经过精心修建,防御工事十分完善,简直是固若金汤。
成语故事
-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名叫安国。安国的边境有一座城池,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当时,安国的邻国一直对这座城池虎视眈眈,妄图将其占为己有。安国国王深知这座城池的重要性,于是派遣了一位名叫张猛的将军率领重兵镇守。
张猛到任后,立刻着手加强城池的防御。他不仅增派了大量的士兵巡逻,还积极组织城中百姓参与到城池的建设中来。他们加高加厚了城墙,挖掘了深深的护城河,设置了各种陷阱和障碍,使得这座城池变得坚不可摧。
邻国见安国加强了城池的防御,并没有贸然进攻,而是采取了长期围困的策略。他们在城池周围安营扎寨,试图切断城池的补给线。
然而,张猛早已做好了应对之策。他在城中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确保了城中军民的生活所需。同时,他还积极与国内其他地方取得联系,寻求支援。
在围困的日子里,邻国多次发动小规模的进攻,但都被张猛率领的守城军民击退。城池在他们的坚守下,始终屹立不倒。
随着时间的推移,邻国的军队逐渐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而安国的援军也终于赶到,与城中的守军内外夹击,将邻国的军队打得大败而逃。
从此,这座城池的坚固之名传遍了整个国家。人们都称赞这座城池固若金汤,而张猛也因为他的英勇和智谋受到了国王的嘉奖和百姓的爱戴。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这样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成功抵御外敌的例子不胜枚举。固若金汤这个成语也因此被广泛用来形容城池或防御工事极其坚固,难以攻破。就如同这座城池一样,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充足的准备和顽强的意志,就能够抵御住任何困难和挑战,守护住自己所珍视的一切。
固若金汤-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