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书阬儒
成语拼音
- fán shū gāng rú
燔书阬儒成语解释
-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典故出处
- 《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古代某些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权力,采取了极端手段,比如进行了一系列类似燔书阬儒的行为,极大地阻碍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成语故事
-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听从了一些大臣的建议。当时,一些儒生经常引经据典,对秦始皇的政策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批评。秦始皇认为这些儒生的言论可能会扰乱民心,影响他的统治权威。
于是,秦始皇决定采取严厉的措施。他下令焚烧了大量的书籍,除了秦国的历史、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外,其他的诗书百家之书都被付之一炬。这使得许多珍贵的文化典籍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把那些敢于直言进谏、批评他政策的儒生抓起来,将他们活埋。一时间,人人自危,儒生们噤若寒蝉。
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为“燔书阬儒”,它给中国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古代的思想和学说因此失传或受到严重影响。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尽管秦始皇试图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控制思想,但人民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是无法被彻底遏制的。在秦朝之后的朝代里,文化逐渐复苏和发展,人们重新开始重视知识和学术。
“燔书阬儒”这个事件也让后人深刻认识到,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多元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它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教训,提醒着后来的统治者要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的观点和思想,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让知识和智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燔书阬儒-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