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牀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爲醫之始祖。
厥挾脊而痛至頂,頭沉沉然,目吭硫然,腰脊強。取足太陽膕中血絡。厥胸滿面腫,脣漯漯然,暴言難,甚則不能言,取足陽明。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氣,腹中榖榖,便溲難,取足太陰。
嗌幹,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
膝中痛,取犢鼻,以員利針,發而間之。針大如犛,刺膝無疑。
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瘧不渴,間日而作,取足陽明;渴而日作,取手陽明。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惡清飲,取手陽明。聾而不痛者,取足少陽;聾而痛者,取手陽明。
衄而不止,衄血流,取足太陽。衄血取手太陽,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膕中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俛仰,取足少陽。中熱而喘,取足少陰,膕中血絡。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陰,怒而多言,刺足少陽。
顑痛,刺手陽明與顑之盛脈,出血。項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也。
小腹滿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時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腹滿,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腹滿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陰。
心痛引腰脊,欲嘔,取足少陰。心痛,腹脹,嗇嗇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陰,不已,取手少陽。
心痛引小腹滿,上下無常處,便溲難,刺足厥陰心痛,但短氣不足以息,刺手太陰。心痛,當九節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頜痛,刺足陽明曲周動脈,見血,立已,按人迎於經,立已。氣逆上,刺膺中陷者,與下胸動脈。
腹痛,刺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刺氣街,已刺按之,立已。
痿厥爲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無休,病已止。
噦,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