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牀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爲醫之始祖。

九宮八風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


太一日遊,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數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復返於一。常如是無已,終而復始。


太一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汗。


太一在冬至之日有變,佔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變,佔在相;太一在中宮之日有變,佔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變,佔在將;太一在夏至之日有變,佔在百姓。所謂有變者,太一居五宮之日,病(別本作疾)風折樹木,揚沙石,各以其所主,佔貴賤。因視風所從來而佔之,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爲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衝後來爲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日(別本作曰):“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


是故太一入徙立於中宮,乃朝八風,以佔吉凶也。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於脈,(其)氣主(爲)熱。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於肌,其氣主爲弱。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爲燥。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於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爲寒也。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兇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兀(別本作兒)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於筋紐,其氣主爲身溼。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體重。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三虛相搏,則爲暴病卒死。兩實一虛,病則爲淋露寒熱。犯其兩溼之地,則爲痿。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則爲擊僕偏枯矣。


黃帝內經-九宮八風-相關圖片

黃帝內經 九宮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