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孟子》被南宋朱熹列爲“四書”之一(另外三本爲《大學》《中庸》《論語》)。《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60章。

第三節

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爲事,立爲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萬章曰:“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殺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誅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則誅之,在弟則封之。”


曰:“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親之慾其貴也,愛之慾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身爲天子,弟爲匹夫,可謂親愛之乎?”


“敢問或曰放者,何謂也?”


曰:“象不得有爲於其國,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故謂之放,豈得暴彼民哉?雖然,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不及貢,以政接於有庳’,此之謂也。”


孟子-第三節-相關圖片

孟子 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