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熱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0卷,東漢張仲景撰於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原著《傷寒雜病論》,在流傳的過程中,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爲《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內科雜病,名爲《金匱要略方論》。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名曰霍亂。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陽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氣,仍不利者,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下利後,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蔘湯主之。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蔘(甘溫) 甘草(炙,甘平) 白朮(甘溫) 乾薑(辛熱)以上各三兩右四味,搗篩爲末,蜜和丸,如雞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加減法: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薑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術,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蔘,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谷氣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