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爲三大蒙學讀物。《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並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數量排序,“趙錢孫李”成爲《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爲百家姓形成於宋代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爲百家姓前四位。
歷史來源 1、出自子姓,以邑名爲氏。據《中國姓氏大全》和《路史》載,春秋時宋國始祖微子啓的後人以懷爲氏。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邑名爲氏。西周初,周武王封文王子叔虞於懷邑(今河南省武陟縣),後又把居住在晉國的夏遺民“懷姓九宗”封賜叔虞。叔虞的子孫,有的就以原封邑懷爲姓,稱懷氏。 3、出自羋姓,戰國時楚懷王的後人有懷氏。據《漢書·高帝紀》載,懷姓爲楚國大族之一。劉邦建立漢朝後,曾下令把楚國昭、屈、景、懷、田五姓公族遷於關中。 4、出自無懷氏的後代。據《姓氏考略》載,上古中原地區有個部落叫無懷氏。那裏民風淳樸,人民安居樂業,“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是古代理想中的社會。據說,懷姓就是無懷氏的後人。 得姓始祖:叔虞。周武王將一位叫叔虞的王族分封於唐國,把商族遺民“懷姓九宗”也賞賜給他做臣民,懷姓九宗的後代就是懷氏。並告訴叔虞對待與戎族雜處的夏遺民要“啓以夏政,疆以戎索”。這就是說,在推行政令時要順應夏人的習俗,疆理土地則要適應戎人的成法。一說後來叔虞被改封爲晉邑的首領以後,叔虞的族人中,有些人就取原封地的懷字作爲姓才形成了懷姓,故懷氏後人尊叔虞爲懷姓的得姓始祖。
家族名人 有關懷姓在歷史上的活動情況,文獻記載比較缺乏,除了《吳志》的《顧雍傳》中有過一位官拜尚書郎的懷敘之外,還有唐朝高僧懷讓、懷暉、懷海,元代鎮國上將軍懷都,明代司禮監懷思。 懷應聘:秀水(今浙江省嘉興)人,清朝時的文士,好文學,文章詩詞都好,寫了一部好書叫《冰齋文集》,刊發流傳後人而知名。
遷徙分佈 (缺)懷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懷姓起源於上古周朝。周朝初年,周武王將一位叫叔虞的王族分封於唐國,把商族遺民“懷姓九宗”也賞賜給他做臣民,懷姓九宗的後代就是懷氏。一說後來叔虞被改封爲晉邑的首領以後,叔虞的族人中,有些人就取原封地的懷字作爲姓才形成了懷姓。還有一支懷姓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鄭國。鄭國的封邑有懷邑(今河南省武陟縣一帶),鄭國有一大夫被封到那裏,他的後代就以封地作爲姓氏,成爲另一支懷姓。到了春秋時候,宋國公族中,還有以祖上名字爲姓而形成的懷姓,是懷姓的又一支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