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爲三大蒙學讀物。《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並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數量排序,“趙錢孫李”成爲《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爲百家姓形成於宋代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爲百家姓前四位。

歷史來源  蒲(Pú)姓源出有四:  1、來源於封邑名。相傳夏朝時舜帝的子孫被封在蒲阪(今山西省永濟西蒲州一帶),於是他的子孫就把封邑名“蒲”作爲自己的姓氏。  2、來源於一種稱爲蒲草的植物。東晉時期怔北大將軍、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個水池,裏面長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後都感到奇異,於是人們就把他家稱爲蒲家。得到蒲姓。  3、出自少數民族,扈氏的後代,同樣來源於蒲草。據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載,古時西羌族的扈氏酋長的家中有一個池子,其中生長的蒲草長約五尺,節子象竹節一樣,爲時人所異,人們於是把酋長一家稱爲蒲家,後來他們家也以蒲爲姓。又據據《路史》的記載,蒲姓出自姒姓,是有扈氏的後代,世襲爲西羌的酋長。  4、出自中東人後裔。宋、元時期,西域阿拉伯人東來經商居住後,即有以蒲作爲漢姓的。  得姓始祖:虞舜。蒲姓家族是虞舜的後裔。《萬姓統譜》記載,舜曾建都蒲阪,所在地在現在的山西省永濟西蒲州一帶,他的子孫後來又被封在這裏,後代中就有以受封地名爲姓的,而稱蒲氏,望族出於河東,故蒲氏後人奉虞舜爲蒲姓的始祖。


家族名人  蒲元:三國時期蜀國人,是劉備的大臣。是一個鑄造刀的能人。相傳那時的西南民族很善於鑄造刀,蒲元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爲諸葛亮鑄造3000把刀,他說漢水不能使刀很鋒利,於是派人去蜀江取水。水取來以後,他告訴取水人說這水要是不純就不能用,取水人說是純水,蒲元用刀劃了一下水就斷定其中有八升不是蜀水,取水人馬上承認了。後來重新取回蜀水,打造的刀子果真鋒利無比。  蒲國寶:宋朝狀元。對宋朝很忠誠,進入元朝以後不再做官。對經史很有研究。  蒲堯元:宋朝時期的泰和知縣,福州人。紹興進士,爲官清廉,他的俸祿要得很低,經常數月不喫肉。  蒲宗瑞:明代有名的縣令,字信之,永州人。作官的時候愛民如子,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因爲疾病退居鄉里。回去的路上,碰到強盜,將他的行李搶去,才發現只有一個竹籠的東西。由此可知他作官的清廉。當時他被稱爲清白令。  蒲松齡:字留山,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朝文學家,臨淄人。年少時就以文章聞名,但是後來屢試不中,71歲的時候才考上貢生。一生窮困潦倒,教書度日。他一生創作了很多文學作品,有詩、詞、賦、戲曲、小說等,每種都有傑出的代表作。其中的《聊齋志異》最爲有名,這部小說集採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講述奇異的鬼怪故事,揭露了封建禮教和科舉制度的腐朽、封建統治的黑暗,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現實生活,被看作是古代文言小說的最高峯。


遷徙分佈  (缺)蒲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蒲姓出自己姓。夏朝時,舜帝的後代被封在蒲邑(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建立了蒲國,後來蒲國的王族就以封地名爲姓氏,稱爲蒲氏,是今天蒲姓的起源。又有一支起源。春秋時期,帝少昊的後代有封地在蒲(今山西省隰縣北),後建立蒲國,蒲國王族的後代稱爲蒲氏。遠古時蒲草可當食物,長老後可織衣編席。蒲草多生在水邊,被看作是吉祥之地。所以在一些說法中蒲姓的起源和蒲草有關。十六國春秋中說:“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後家池生蒲,謂之蒲家,因以爲氏。”意思是扈氏有後代,家裏面的池子里長了很多蒲草,當時人們就成他們爲蒲家,後來也就漸漸地乾脆用蒲作爲姓氏了。按宋、元時期,西域阿拉伯人東來經商居住後,即有以蒲作爲漢姓的。回族中的“蒲氏爲唐宋時回教商人常用之姓。”(《中國伊斯蘭史存稿》)早在南宋時,福建泉州就已經是“回半城”“蒲半街”了。蒲姓的來源也比較廣。如回回名“普刺”(蒲拉)就可以轉化爲蒲姓。同時,蒲姓又“是由‘Ahu’的讀音而來,而阿拉伯的人名之前,多加‘Abu’一字,中國讀其音爲“阿蒲”,後省其‘阿’,則視爲其姓‘蒲’了。”(《回教徒與中國曆代的關係》)作爲地名和部族名,也是蒲姓的一個來源。蒲姓望族居於河東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部。(餘略)


百家姓-蒲-相關圖片

百家姓 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