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爲三大蒙學讀物。《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並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數量排序,“趙錢孫李”成爲《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爲百家姓形成於宋代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爲百家姓前四位。

歷史來源  1、出自夏朝東夷族的寒國,以國名爲氏。伯明之子名浞,因屬寒國人,故史稱寒浞。他殺死後羿當了國君,篡奪了夏朝政權,自立爲王,封他的一個兒子澆在過國,另一個兒子封在戈國(位於宋、鄭之間),爲夏王朝附庸國。後來,少康中興,滅掉戈國。原戈國後代子孫遂以國名命姓,乃稱戈氏。  2、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後裔,以國名爲氏。寒浞篡夏以後,少康經過努力,終於復國。少康的兒子杼滅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國,分封夏朝同姓人於戈。仍爲諸侯方國,其後人亦爲戈姓。


家族名人  戈訕:明代著名畫家,常熟人。  戈文:清代著名畫家,蘇州人。  戈載:字寶士(1786-1856),一字孟博,號順卿,又號弢翁,江蘇吳縣人。父戈宙襄號小蓮,著有《韻表互考》、《韻類表》、《字母互考》、《字母會韻紀要》等若干種。戈載世其家學,尤潛心於宋人宮調聲律之學。嘉慶十二年(1807年)縣學生,選貢士,爲大學典簿。“中歲後境日貧乏,始出爲汗漫遊,依人幕下,佐會計事”。晚乃歸裏,以詞學講論終老。傳世著作有《詞林正韻》三卷,《宋七家詞遜,詞集《翠薇花館詞》多至三十九卷。(詞友吳嘉洤謂《翠薇花館詞》凡六十餘卷,見《儀宋堂文二集》卷七《亡友七人傳》。)詩集亦有二十卷。另有《詞律訂補》若干種不傳。  戈濤:獻縣人,清代乾隆皇帝時爲進士,在朝中做官。他以書法好出名,而且又著有《坳堂詩集》等。  戈源:戈濤的弟弟,也在朝中做官。他很關心百姓,任官期間,爲政寬厚,讓百姓受惠得益。而自己勤奮做事,親力親爲,使許多事得到妥善的解決。  戈宙琦:清代著名畫家,吳縣人。  戈裕良:字立山(1764-1830),爲清代乾嘉年間名噪一時的園林藝術家,他本是畫家,後以造園爲業,他將繪畫藝術與園林建造結合起來,大江南北許多名園均出自其手。戈裕良祖居武進洛陽尚湖墩。出生於縣城東門季子廟後。祖輩皆務農爲業,其父振英,生四子,裕良行三,因家境清貧,少時即隨父兄種樹累石。他23歲時父親亡故,爲了餬口,他告別老母出外造園謀生。他築的假山,別具風格,能渾然一體,巧奪天工,不需藉助於牽羅攀藤,掩飾點綴,而逼肖真山,因此人稱花園子。到清嘉慶初年時,他已名聲在外,乾隆時江南一些官僚豪門,紛紛置園疊山,裕良遂爲各地所爭聘,得以大顯身手,留下許多傳世傑作。他的造園技藝堪稱神妙,古今名家倍加推崇,稱“蘇州園林爲我國第一,戈裕良製作的園林又爲蘇州第一。”


遷徙分佈  (缺)戈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個以戈爲名的古國的後裔,《姓氏考略》載:“戈氏,禹之後,分封於戈,以國爲姓,望出臨海。”上古夏朝時候,有個東夷族建立的戈國,是夏王朝的附庸國。後來戈國公族的後代,就以國名爲姓,世代相傳。而戈國這個國名,原來也是取自地名。在夏朝的少康帝使夏朝盛以後,少康的兒子“杼”,就併合了戈國,那裏不再稱戈國,還是稱爲戈地。而杼又將王族中的人分封到戈地去。隨後,受封戈地的王族又形成一支以地名爲姓戈姓。常州戈姓先世源於臨海戈氏。目前常州地區約有戈姓人口1300餘人,佔全市人口的0.064%。歷史上常州戈姓也出現了許多傑出人才。(餘略)


百家姓-戈-相關圖片

百家姓 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