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枲耳實

味甘溫。


主風頭,寒痛,風溼,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輕身。一名胡枲,一名地葵。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葹,一名常思,生安陸及六安田野,實熟時採。


案《說文》雲:蓀,卷耳也。苓,卷耳也。《廣雅》雲:苓,耳葹,常枲,胡枲,枲耳也。《爾雅》雲:蒼耳,苓耳。郭璞雲:江東呼爲常枲,形似鼠耳,叢生如盤。《毛詩》雲:采采卷耳。《傳》雲:卷耳,苓耳也。陸璣雲:葉青,白色,似胡荽,白華,細莖蔓生,可煮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婦人耳璫,今或謂之耳璫草,鄭康成謂是白鬍荽,幽州人謂之爵耳。《淮南子》覽冥訓雲:位賤尚枲。高誘雲:枲者,枲耳,菜名也。幽冀謂之檀菜,雒下謂之胡枲。


神農本草經-枲耳實-相關圖片

神農本草經 枲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