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辛微溫。
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莖生癮疹癢,可作浴湯。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澤。
《名醫》曰:一名貞蔚,生海濱,五月採。
案《說文》雲:蓷,萑也,《廣雅》雲:益母,充蔚也,《爾雅》雲:萑,蓷;郭璞雲:今茺蔚也;《毛詩》雲:中谷有蓷,《傳》雲,蓷;鵻也;陸璣雲:舊說及魏博士濟陰周元明,皆雲庵閭,是也,韓詩及三蒼說,悉雲益母,故曾子見益母而感;劉歆曰蓷,臭穢,臭穢即茺蔚也,舊作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