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女萎

味甘平。


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生山谷。


《吳普》曰:女萎一名葳蕤,一名玉馬,一名地節,一名蟲蟬,一名烏萎,一名熒,一名玉竹,神農苦,一經甘,桐君雷公扁鵲甘無毒,黃帝辛,生太山山谷,葉青黃相值如姜,二月七月採,治中風暴熱,久服輕身(《御覽》),一名左眄,久服輕身耐老(同上)。


《名醫》曰:一名熒,一名地節,一名玉竹,一名馬薰,生太山及邱陵,立春後採,陰乾。


案《爾雅》雲:熒委萎;郭璞雲:藥草也,葉似竹,大者如箭,竿,有節,葉狹而長,表白裹青,根大如指,長一二尺,可啖;陶宏景雲:按本經有女萎,無萎蕤,別錄有萎蕤,而爲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名異耳;陳藏器雲:魏志樊阿傳,青粘,一名黃芝,一名地節,此即萎蕤。


神農本草經-女萎-相關圖片

神農本草經 女萎